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磴道倚荒城,丛台旧有名。
河山销霸气,木叶乱秋声。
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
盍簪逢令节,好结岁寒盟。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城墙旁,登高的石阶依傍着古老的丛台,那里曾经声名显赫。河山的壮丽已消散了往日的霸气,秋天的树叶在风中纷纷扬扬,发出阵阵声响。云层清澈,千峰显得单薄,天空中一只孤雁横穿而过。何不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互相佩戴花簪,共同结下岁寒的盟约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磴道:指山间的石阶。
- 荒城:指废弃或荒芜的城池。
- 丛台:指古代的高台。
- 霸气:原指强势的气概,后引申为一种气势。
- 木叶:树叶,特别是秋天落下的叶子。
- 千峰:形容山峰数量多而分布广。
- 盍簪:盍,何不;簪,佩戴的花簪。
- 岁寒盟:指在岁寒之际结下的情谊或约定。
典故解析:
- 丛台:古代有名的高台,常用于赋诗登高。
- 岁寒:指严寒的冬季,象征着坚贞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生平鲜有记载,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谊的珍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借助登高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感慨及对友谊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李燧的《九日同李晴轩丛台登高》是一首充满秋意和友谊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磴道和荒城,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苍凉的氛围,带出诗人对古老丛台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河山销霸气,木叶乱秋声”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事变迁的无奈。随后的“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则通过清晰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思考。
最后两句“盍簪逢令节,好结岁寒盟”,更是将友谊与节日的主题完美结合,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种对友谊的珍惜与期待,给整首诗增添了温暖的色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磴道倚荒城:描绘登高的地点,给人一种空旷而荒凉的感觉。
- 丛台旧有名:引入历史感,暗示曾经的辉煌。
- 河山销霸气: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人事的沧桑。
- 木叶乱秋声:描绘秋天的萧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云净千峰瘦:展现秋日的清晰与山的苍劲。
- 天空一雁横:用孤雁象征孤独,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盍簪逢令节:引出节日的氛围,表达祝愿。
- 好结岁寒盟:强调友谊的长久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木叶乱秋声”比喻秋天的萧条。
- 对仗:如“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形成对比,增添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 丛台:代表过往的辉煌与文化的积淀。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 岁寒盟:象征着深厚的友谊与情感的约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磴道”指什么?
- A. 山间的石阶
- B. 河流
- C. 古城墙
- D. 树木
-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变化
- B. 友谊与节日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孤独的感悟
-
诗中提到的“岁寒盟”有什么意义?
- A. 结下友谊的约定
- B. 指代冬天的寒冷
- C. 代表金钱的交易
- D. 描述岁月的流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登高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燧的诗则更注重于节日的氛围和对友谊的期盼,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