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折桂一枝》

时间: 2025-01-16 22:30:33

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

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

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

花放怯衣单,只叹岁时促。

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折桂一枝
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
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
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
花放怯衣单,只叹岁时促。
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

白话文翻译:

风中的露珠使树叶随风飘荡,悬崖和山谷中弥漫着清幽的气息。不知道月光下的花,经历了多少次的风雨,才得以绽放。深山的秋天来得很容易,花香的味道真是超凡脱俗。隐居的人领略到这种妙趣,何况是寄情于虎溪的曲子。花儿开放时,因衣衫单薄而感到害怕,只能叹息岁月匆匆。折下一枝花放入瓦瓶中,夜晚欣赏却少了美酒的陪伴。

注释:

  • 风露:风中的露水。
  • 崖谷:悬崖和山谷。
  • 月中花:月光下的花。
  • 破粟玉:指花的美丽,像破碎的玉石。
  • 深岩:深山中的岩石。
  • 绝俗:超凡脱俗。
  • 幽人:隐居的人。
  • 虎溪曲:虎溪的曲折流水。
  • 怯衣单:因衣衫单薄而感到畏惧。
  • 醽醁: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千龄,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卒年不详。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性,擅长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庐山,诗人借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庐山折桂一枝》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人在优美的庐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开篇以“风露木叶飞”引入,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树叶在清风与露水的滋润下欢快地舞动。接着,诗人提到“崖谷清气足”,展现了庐山独有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一句,通过对花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美的赞叹与思考。此句中“月中花”象征着美好与清幽,而“破粟玉”则形象地表现了花的娇美,表明诗人对月下花景的迷恋。

随着诗歌的深入,“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诗人指出深山的秋天来得轻松,而那股香气则显得格外珍贵和独特。这里不仅表明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收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恋恋不舍,又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露木叶飞:清风吹动着带露水的树叶,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崖谷清气足:悬崖和山谷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突出环境的幽静。
  • 不知月中花:不知那月光下的花儿。
  • 几番破粟玉:经历了多少次风雨,才能像破碎的玉石一样美丽。
  • 深岩得秋易:深山中的秋天来得很轻松。
  • 香味真绝俗:这种香气真是超凡脱俗。
  • 幽人领此妙:隐居的人感受到这种妙趣。
  • 况寄虎溪曲:更何况是寄情于虎溪的曲子。
  • 花放怯衣单:花儿开放时,因衣衫单薄而感到害怕。
  • 只叹岁时促:只能感叹岁月匆匆。
  • 折来浸瓦瓶:折下一枝花放入瓦瓶中。
  • 夜赏欠醽醁:夜晚欣赏却少了美酒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破粟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高雅情趣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庐山: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月中花:代表着美好与理想。
  • 香味:象征着高雅与非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露”是指什么?

    • A. 一种景象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天气
  2. “几番破粟玉”中的“破粟玉”代表什么?

    • A. 花的美丽
    • B. 一种饮品
    • C. 一种玉石
  3. 诗人的情感基调如何?

    • A. 开心
    • B. 哀伤
    • C. 复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的作品,描绘夜晚的静谧与思索。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vs 《庐山折桂一枝》:两者均以庐山为题材,但前者侧重于直接描绘山水之美,后者则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