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时间: 2024-10-16 19:19: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作者: 赵嘏 〔唐代〕
原文展示:
千峰归去旧林塘,
溪县门前即故乡。
曾把桂夸春里巷,
重怜身称锦衣裳。
洲迷翠羽云遮槛,
露湿红蕉月满廊。
就养举朝人共羡,
清资让却校书郎。
白话文翻译:
千山万水归去,旧日的林塘依旧在,
溪边的门前就是我的故乡。
曾经在春日的巷道里夸耀桂花的芬芳,
如今更怜爱身上这锦衣华裳。
江洲的翠羽轻迷雾霭,云彩遮挡着窗槛,
露珠湿润了红蕉,月光洒满了廊道。
这样的生活让朝中的人都羡慕,
但是我却甘愿让位于校书郎。
注释:
- 千峰:指众多的山峰,象征归来的旅程。
- 溪:小河,表示诗人对故乡的亲切。
- 桂夸:指在春天里夸耀桂花,象征美好的记忆。
- 锦衣裳:华丽的衣服,象征荣华富贵。
- 洲、翠羽:指水边的景色,描绘自然之美。
- 校书郎:古代官职,负责校对书籍,象征文人的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665年,卒于约731年。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情感,风格清新隽永,常表现出淡雅的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嘏登第后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与不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外地归乡的情景,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千峰归去旧林塘”以山水作背景,展现了归乡的喜悦;而“溪门前即故乡”则直接表达了归属感。诗中以“曾把桂夸春里巷”回忆往昔,生动地呈现出故乡的美好记忆。后半部分“洲迷翠羽云遮槛”描绘了自然景色,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结尾的“清资让却校书郎”则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泊,显示出诗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峰归去旧林塘:暗示归乡,山水相依,情感浓厚。
- 溪县门前即故乡:直接点出故乡地点,亲切感强。
- 曾把桂夸春里巷:通过桂花象征美好回忆,寄托情感。
- 重怜身称锦衣裳:对荣华富贵的自豪,展现诗人自信。
- 洲迷翠羽云遮槛:描绘自然景象,意境优美。
- 露湿红蕉月满廊:夜色中的柔和与静谧,富有诗意。
- 就养举朝人共羡:表达对他人羡慕的自豪,但无所羡慕。
- 清资让却校书郎:显示诗人对清高生活的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夸”比喻故乡的美好。
- 对仗:如“洲迷翠羽,露湿红蕉”,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归乡的喜悦、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荣华的超然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象征归乡的旅程。
- 桂花:象征美好的记忆。
- 锦衣:象征荣华富贵。
- 云、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峰归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山的向往
b) 归乡的喜悦
c) 对官场的厌倦 -
诗人对“校书郎”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羡慕
b) 轻视
c) 超然
答案:
- b) 归乡的喜悦
- c) 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嘏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而赵嘏则更关注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