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遍地连蔓瓜色新,
啖瓜休问种瓜人。
道傍纵有高轩过,
遮莫柴门野草茵。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藤蔓瓜果颜色鲜艳,
吃瓜的时候可别去询问种瓜的人。
即使路边有高大的楼阁经过,
也要小心柴门前铺满了野草。
注释:
- 遍地:到处都是,形容广泛分布。
- 连蔓:指蔓延的藤蔓,形容生长得茂盛。
- 啖:吃的意思。
- 休问:不要询问。
- 高轩:指高大的楼阁。
- 遮莫:不要(如“切莫”)。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通常出现在农村。
- 野草茵:指长满野草的地方,茵为草地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从“道傍高轩”和“柴门”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环境是乡村与城市交融的状态,体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壮,明代诗人,字孟英,号子壮。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田园诗闻名,风格自然清新,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竹枝词》系列是陈子壮借用民间歌谣形式创作的诗歌,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关注。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繁荣,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生机。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四》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与宁静。开篇“遍地连蔓瓜色新”,将画面描绘得鲜活而生动,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生机。接着“啖瓜休问种瓜人”,诗人用一种诙谐的语气告诉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何必去探究那些繁琐的事情,突出了一种随性与洒脱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转向对环境的描绘,“道傍纵有高轩过”暗示了现代与乡村的交融,而“遮莫柴门野草茵”则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这首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简单中见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遍地连蔓瓜色新:描绘了地上蔓延的瓜藤,色泽鲜艳,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 啖瓜休问种瓜人:吃瓜时无需去询问种瓜的人,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意态度。
- 道傍纵有高轩过:即使路边有高楼大厦经过,暗示了城市化的影响。
- 遮莫柴门野草茵:警惕人们不要忽视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丰收的瓜果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啖瓜休问”赋予瓜一种人性,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乡村的自然美与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瓜藤:象征丰收和生活的希望。
- 柴门:代表着乡村的传统与质朴。
- 高轩:象征城市的繁华与现代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啖瓜休问”的意思是: A. 吃瓜要问人
B. 吃瓜不必询问种瓜人
C. 吃瓜要小心 -
“遍地连蔓”中的“连蔓”指的是: A. 瓜的颜色
B. 蔓延的藤蔓
C. 乡村的草地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赞美城市生活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瓜的种植方法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 其一》:同样以竹枝词形式表现乡村生活的诗。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子壮的《竹枝词 其四》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而陈子壮则更侧重于宁静的乡村生活,两者展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