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歌七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岸旁燎火莫阑残,
须念儿郎手脚寒。
更把绿荷包热饭,
前头不怕上高滩。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的火堆还未熄灭,
要想到孩子们的手脚是多么寒冷。
再把绿荷包里的热饭给他们,
前方的高滩也不怕走过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燎火:明火,指火堆。
- 阑:停止,熄灭。
- 须念:要考虑、要想到。
- 儿郎:指小孩子、少年。
- 寒:冷。
- 绿荷包:指用荷叶包裹的饭。
- 热饭:指刚做好的热食。
- 高滩:指高地或岸边的沙滩。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儿童生活的关心和对生活艰辛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和孩子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怀,也反映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相互扶持的精神。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竹枝歌七首》以其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岸边的火焰即将熄灭,诗人呼吁人们应当关心那些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孩子们。开篇的“岸旁燎火莫阑残”不仅描绘了景象,更暗含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温暖的渴望。
在生活的艰辛面前,诗人展现出一种温情的态度。他用“须念儿郎手脚寒”这一句,强调人们要关注身边弱小者的处境,表现出对儿童的深切关怀。这种关心并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行动——“更把绿荷包热饭”,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最后一句“前头不怕上高滩”,传达了在困境中勇往直前的决心。诗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依然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强调了人们在一起抵御寒冷的力量。这首诗既有社会现实的反映,又富有情感深度,展现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旁燎火莫阑残:描绘寒冷的夜晚,火堆尚未熄灭,暗示着温暖的希望。
- 须念儿郎手脚寒:提醒人们关注孩子们在寒冷中的遭遇,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
- 更把绿荷包热饭:呼吁大家将热饭给予孩子,体现了关怀的具体行为。
- 前头不怕上高滩:表达了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勇敢向前,展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火堆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拟人:手脚寒冷的“儿郎”体现了儿童的无辜与脆弱。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儿童在寒冷中需要温暖的情景,传达了人们应当关心弱小者的情感,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团结互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燎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 儿郎:代表无辜与脆弱的生命。
- 绿荷包:象征生活的朴实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儿郎”指的是:
A. 老人
B. 成年人
C. 小孩子
D. 动物 -
诗中提到的“高滩”象征着什么?
A. 安全的地方
B. 艰难的处境
C. 休息的地方
D. 美好的未来 -
诗人在这首诗中传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悲伤
B. 快乐
C. 关怀与希望
D. 愤怒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描绘春雨滋润大地,展现生活的美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二者都关注弱小生命的生存状态,但杨万里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宋诗词选》 - 选编和解读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提供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