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石桥
作者: 刘过 〔宋代〕
原文展示:
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里传来鸟鸣声,想要前往却发现道路被阻隔。回头望去这座桥,白云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注释:
- 隔山:远隔的山。
- 闻禽声:听见鸟叫声。
- 欲往:想要前往。
- 道路隔:道路被阻隔,无法通行。
- 顾瞻:回头观看。
- 白云出迎客:白云仿佛在迎接旅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白云”作为自然意象,常常象征着宁静、纯洁与自由。在古代诗词中,白云也经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子璋,号阮亭,宋代杰出诗人,以豪放、清新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富有情趣和诗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石洞时,记录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对鸟鸣和白云的描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石桥》是刘过的一首小诗,通过极简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声音与景象,情感真挚而细腻。首句“隔山闻禽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隔着山听到鸟鸣,似乎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与联系。接下来的“欲往道路隔”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阻隔,想要亲近自然却又被现实束缚,体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顾瞻此桥上”一转,诗人回望桥的意象,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一种连接,而“白云出迎客”则传达了一种温暖与欢迎的感觉。白云象征着高远与自由,仿佛在说,虽然道路阻隔,心灵的向往却依然能够得到自然的回应。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结构和清新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内心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山闻禽声:描绘出一种遥远的美好,鸟鸣声传来,给人以期盼。
- 欲往道路隔:表达出一种无奈,想去却因道路阻隔而无法前行。
- 顾瞻此桥上:转折,回头看这座桥,象征着通向另一种可能。
- 白云出迎客:象征着自然的温柔与欢迎,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云出迎,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
- 对仗:隔山与道路隔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阻隔与高远,代表了自然的巍峨与不可逾越。
- 禽声: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命与灵动。
- 桥:象征着连接与通往另一种可能。
- 白云:象征着自由、纯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C.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D. 对历史事件的描写 -
诗中的“欲往道路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
“白云出迎客”中,白云象征什么? A. 障碍
B. 和谐与温暖
C. 冷漠
D. 压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美,反映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中问答》: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过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