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夕玩月》

时间: 2024-12-29 20:49:33

月拟来宵好,吾先今夕遭。

缯外半壁许,已复一轮高。

迁坐明相就,群飞影得逃。

望秋惟有此,彻夜敢辞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拟来宵好,吾先今夕遭。
缯外半壁许,已复一轮高。
迁坐明相就,群飞影得逃。
望秋惟有此,彻夜敢辞劳。

白话文翻译:

今晚的月亮应该会很美,我今天晚上就先来赏月。
在绢帷之外,半边的月亮映照着,已经升起一轮高高的明月。
我搬动坐位,明亮的月光照着我,群飞的影子都得以逃避。
望着秋天的景色,只有这轮明月,我敢于彻夜不眠,辛劳地欣赏它。

注释:

字词注释:

  • :想要,预期。
  • :夜晚。
  • 缯外:绢帷之外。
  • 半壁:半边,指明月的一半。
  • 迁坐:搬动座位。
  • 明相:明亮的样子。
  • 群飞影:众多飞舞的影子。
  • 望秋:望着秋天的景色。
  • 敢辞劳:敢于不辞辛劳。

典故解析:

  •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诗中描绘的月亮意象常与思乡、团聚相关。
  • “彻夜敢辞劳”表达了对美好景色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诗歌、散文和词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中秋前一夕玩月》创作于中秋节前夕,正值农历八月,正是月圆之际,诗人以赏月为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赏月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深切的感悟。开头两句“月拟来宵好,吾先今夕遭”,直接表明了诗人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美好夜晚,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当前时刻的珍视。接下来的“缯外半壁许,已复一轮高”描绘了明月的升起,生动地表现出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

“迁坐明相就”一句,表现出诗人因月光而动情,主动调整自己的坐位,享受这份光明的陪伴。而“群飞影得逃”则给人一种动感,影子在月光下显得轻盈而自由,似乎在与月光共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和感悟。最后一联“望秋惟有此,彻夜敢辞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他在自然面前的谦卑和感恩之心。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秋天的深思与热爱。诗中描绘的月亮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拟来宵好:月亮即将升起,今晚的夜晚将会很美好。
  2. 吾先今夕遭:我在今晚就先来欣赏这一美景。
  3. 缯外半壁许:绢帷之外,月光照耀着半边的墙面。
  4. 已复一轮高:月亮已经高高升起,形成一轮明亮的圆月。
  5. 迁坐明相就:我搬动座位,让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
  6. 群飞影得逃:飞舞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轻盈而自由。
  7. 望秋惟有此:望着秋天的景色,只有这轮明月让我心醉。
  8. 彻夜敢辞劳:愿意熬夜不眠,尽情享受这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美好的事物,赋予其情感。
  • 拟人:将飞舞的影子赋予人性,展现其自由。
  • 对仗:如“迁坐明相就,群飞影得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尤其是中秋的明月。通过描绘赏月的情景,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乐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
  • 秋天:象征丰收与成熟。
  • 影子:象征自由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答案:B

  2.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
    A. 疏远
    B. 热爱
    C. 忽视
    答案:B

  3. “群飞影得逃”中的“飞”指的是?
    A. 飞鸟
    B. 飞舞的影子
    C. 飞扬的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亮和思乡之情,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现的意象与杨万里的月夜赏景形成对比,前者更多的是思念,后者则是享受与沉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