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和陈元载中秋小集)》
时间: 2025-01-01 14:1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和陈元载中秋小集)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燕台暮集,对秋容凄紧,松阴幂幂。
徙倚阑边临翠壑,千顷风烟横出。
坐待冰轮,天空云散,一色如苍璧。
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
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
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
坐上何人,骊歌凄断,语别还应惜。
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
白话文翻译
在燕台的黄昏时分,我凝视着秋天的景色,感到一阵凄凉,松树的阴影在微风中摇曳。我倚靠在栏杆边,俯瞰着翠绿的山谷,千顷的风烟在远处缓缓展开。我静静等待着明月的升起,天空中云彩散去,明亮的月色如同一块苍翠的玉璧。月宫中的嫦娥心中有情,今晚又会为谁而来呢?我的人生如同漂流的浮萍,佳期轻易地溜走了,未来的某一年只会空自怀念。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感依旧执着,不会为往昔而感到羞愧,昔日的兰亭聚会已经成为陈迹。此刻坐在这里的人,骊歌已经凄断,离别的话语更加令人珍惜。心中点燃的红烛,替人流下了频频的泪滴。
注释
- 燕台: 指燕国的台地,象征着美丽的风景和聚会的场所。
- 姮娥: 嫦娥,月亮的女神,传说她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
- 骊歌: 指古代乐歌,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兰亭: 兰亭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描述的聚会场所,象征着文人雅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约1049年-1106年),字景仁,号雪舟,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色。刘一止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常与友人吟唱,乐于交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节前后,正值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诗人在与友人相聚之时,感受到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念奴娇(和陈元载中秋小集)》是一首抒情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和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词的开头以“燕台暮集”引入,描绘出秋天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坐待冰轮”的意象,表达了对明月的期待与渴望。作者通过嫦娥的意象,进一步引出对今夕共赏美景的思考,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
其次,诗中“身世如许飘流,佳时轻过了”一句,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的短暂,佳期难再,情感愈发深沉。接下来的“我辈情钟端未愧,昔日兰亭陈迹”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尽管时光已逝,但心中的情感依然坚定。
全诗以“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结束,烘托出离别的伤感与对友人的深情,情感层次丰富,字句间流露着浓厚的思乡与思友之情。整体上,词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台暮集: 描述在黄昏时分,聚会于燕台,营造出美丽的环境。
- 对秋容凄紧,松阴幂幂: 细腻地描绘秋天的凄凉,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 徙倚阑边临翠壑: 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与感叹。
- 千顷风烟横出: 风烟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变幻无常。
- 坐待冰轮,天空云散: 期待明月的升起,象征着对美好时刻的向往。
- 姮娥有意,为谁来赴今夕: 引用嫦娥的意象,引发对今夜的思考。
- 身世如许飘流: 直接表达对人生飘流不定的感慨。
- 佳时轻过了,他年空忆: 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只能空自回忆。
- 我辈情钟端未愧: 强调对友谊的坚持,虽历经沧桑依然珍视。
- 昔日兰亭陈迹: 提到兰亭,唤醒对往昔的怀念。
- 坐上何人,骊歌凄断: 诗人对身边人的关注,以及离别的伤感。
- 有心红烛,替人珠泪频滴: 红烛的象征,表达了情感的流露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色如苍璧”将明月比作美玉,体现出月亮的皎洁。
- 拟人: “姮娥有意”赋予嫦娥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 词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语言更加美妙。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重展开,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深刻,情境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台: 象征着美丽与聚会。
- 秋容: 代表着凄凉的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 冰轮: 象征着明月,寄托着对美好时刻的期待。
- 姮娥: 象征着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红烛: 象征着情感的流露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观音
B. 嫦娥
C. 西游记中的女儿村
D. 牛郎织女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__。
-
判断题: 诗中“坐待冰轮”表达的是对夕阳的等待。(对/错)
答案
- B. 嫦娥
- 王羲之的聚会场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经典中秋词,描写月亮与人生的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水调歌头》对比: 两者均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的思考,但《念奴娇》更注重对友谊的珍视,而《水调歌头》则更偏向于对人生的哲理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