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送钱础日归锡山同云臣和曹顾庵韵》
时间: 2024-12-29 19:3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送钱础日归锡山同云臣和曹顾庵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怜吾与汝,只年将五十,尚然栖逸。
槊上功名难办取,且自弄他文笔。
借面吊丧,送人作郡,岁岁饥驱出。
傍人大笑,嵇康身懒多虱。
回忆旧日酒徒,凋零略尽,愁杀松楸密。
恰似枝头花欲谢,祇剩十分之一。
归听莺声,好携芒屩,野服须遮膝。
九龙山下,仙粮何限芝术。
白话文翻译
怜惜我与你,年近五十,却仍然安闲自得。
在仕途上追求功名却难以实现,索性写些文章消遣。
借着哀悼朋友的名义,送别他去任职,年复一年被饥饿驱使。
旁人都在笑谈,嵇康闲适却常被虱子困扰。
回忆往日饮酒之人,渐渐凋零,令人愁苦松树和楸树的密集。
恰似树枝上的花快要凋谢,只剩下一小部分。
归来时听莺声,正好携带草鞋,野外衣物需遮住膝盖。
九龙山下,仙灵的食物何其丰富,灵芝与草药无穷无尽。
注释
- 怜吾与汝:怜惜我与你。
- 槊上功名难办取:在仕途上追求功名很困难。
- 借面吊丧:借着哀悼的名义。
- 嵇康:东晋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因其洒脱不羁而被提及。
- 松楸密:松树和楸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愁苦的情绪。
- 九龙山:指代自然的美景和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60-1730),字杰夫,号秋舫,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俊逸,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维崧年近五十之际,正值人生的转折期,面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念奴娇》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词作,呈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即以“怜吾与汝”引入,表现出对自己和友人的同情与理解,年近五十却依然追求闲适的生活,似乎在讽刺当今社会对功名的追逐。接着描绘了他在文笔上的努力和对友人的哀悼,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疲惫。
诗中提到的“嵇康”不仅是一位古代文学巨匠,也是诗人心灵的寄托。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反思。在“恰似枝头花欲谢,祇剩十分之一”中,诗人用自然意象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又深刻。
最后的句子“九龙山下,仙粮何限芝术”则带有一种理想化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虽身处世俗,却心向自在。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传达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怜吾与汝”:表达对自己及友人的惋惜。
- “槊上功名难办取”:对功名的追求感到无奈。
- “借面吊丧”:表面上借哀悼之名,实则反映内心的孤独。
- “嵇康身懒多虱”:提及嵇康,暗示对生活态度的怀念。
- “回忆旧日酒徒”:追忆昔日的欢愉,感慨时光流逝。
- “恰似枝头花欲谢”:用花的凋谢象征生命的短暂。
- “归听莺声”:在归来的路上,感受自然的美妙。
- “仙粮何限芝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借面吊丧,送人作郡”形成对称。
- 比喻:花的凋谢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的莺声拟人化,增加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对功名利禄的冷漠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酒徒:象征青春与欢乐,代表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 松楸: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承载着愁苦的情感。
- 莺声: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宁静与和谐,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九龙山:代表着理想的隐逸之地,象征着精神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 A. 唐代
- B. 宋代
- C. 东晋
- D. 明代
-
诗中“恰似枝头花欲谢”中的“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生命的短暂
- C. 爱情
- D. 自然
-
“九龙山下,仙粮何限芝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功名
- B. 隐逸生活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陈维崧的作品在风格上均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前者侧重于历史的沧桑,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