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道士之剡六言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52:18

倦踏长安落叶,闲寻剡曲扁舟。

三十六湾清晓,不知何处逢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踏长安落叶,
闲寻剡曲扁舟。
三十六湾清晓,不知何处逢秋。

白话文翻译:

我在长安的街头走得疲倦,看到满地的落叶;闲暇时光,我去剡溪寻觅那扁舟。三十六湾水面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不知在何处可以遇到秋天的景色。

注释:

  • :疲倦,厌倦。
  • :走,行走。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
  • 落叶:指秋天树叶纷纷掉落的景象。
  • 闲寻:悠闲地寻找。
  • 剡曲:剡溪的曲折水道,剡溪在今浙江省。
  • 扁舟:小型平底船,适合在溪流中行驶。
  • 三十六湾:剡溪的一个著名景点,共有三十六个弯道,风景如画。
  • 清晓:清晨时分。
  • 逢秋:遇见秋天的景象。

典故解析:

“剡曲”是指剡溪,其水流蜿蜒曲折,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三十六湾”则是剡溪的一部分,因其景色优美而被诗人所歌颂。此诗描绘的场景不仅展现了长安的繁华与剡溪的宁静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度,号穆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描绘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密晚年,他因官场生涯的种种波折而感到倦怠,开始向往隐居的生活。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追求,借助剡溪的美丽景色,表达他对人生的沉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倦踏长安落叶”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厌倦。长安作为繁华的都城,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压力,而“落叶”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转向剡溪,渴望寻找那份宁静与悠闲的生活。在剡溪的“曲”与“湾”中,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尤其是“三十六湾清晓”,不仅展现了清晨的宁静,更隐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繁华都市的厌倦,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不知何处逢秋”,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既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踏长安落叶:诗人走在长安街头,感到疲倦,周围的落叶让他心生感慨。
  • 闲寻剡曲扁舟:他在闲暇时分,想去剡溪寻觅那扁舟,意图逃离繁华的喧嚣。
  • 三十六湾清晓:描绘剡溪的美景,清晨的水面波光粼粼,非常宁静。
  • 不知何处逢秋:诗人感到迷惘,不知在哪里才能找到理想中的秋天。

修辞手法:

  • 对比:长安与剡溪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意象:落叶、扁舟、清晓等,构建出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然情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
  • 落叶:暗示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
  • 剡溪:代表自然与宁静。
  • 扁舟:象征逃避世俗纷扰的理想生活。
  • 清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答案:B

  2.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都市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答案:B

  3. “三十六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舟
    B. 剡溪的景点
    C. 一种植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偏向于禅意,而周密的诗则更直露地表现出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