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除夕书怀》
时间: 2024-09-19 21:4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亥除夕书怀
作者: 郭式昌 〔清代〕
人言方朔是神仙,
风雪穷冬在客边。
忧国一镫看白发,
思乡几辈念青毡。
寒消竹火残更里,
酒忆梅花老屋前。
践得东坡江水约,
读书犹愿假余年。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方朔是神仙,
在这风雪交加的冬天,我身在异乡。
忧国之情如同一盏灯光映照我的白发,
思乡之情让我几代人都在怀念那青色的毡子。
寒气消散,竹火在残更的夜里燃烧,
我在老屋前的梅花下醉酒回忆。
我已经实现了东坡的江水约定,
但我仍然希望能借来余年读书。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朔:指汉代的方士,传说中能长生不老的人。
- 穷冬:严寒的冬季。
- 忧国:忧虑国家的安危。
- 镫:一种照明用具,古代用油灯。
- 青毡:指用青色毡子制成的物品,常用来形容故乡的简朴生活。
- 寒消:寒气消散。
- 竹火:用竹子点燃的火,表示温暖。
- 践得:实现、践行。
- 东坡:指苏东坡,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典故解析:
- 方朔:古代道教文化中常提到的人物,象征不老与长生。
- 东坡江水约:指苏轼的诗句,表达对大自然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式昌,清代诗人,作品多与自然、乡土情怀相关,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其中。他的诗风清新、真挚,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诗人在年末时的感慨,结合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除夕夜的复杂心境。开篇提到的“方朔”,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寒冷冬夜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以“忧国一镫看白发”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白发的象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思乡几辈念青毡”,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乡愁。这种情感在后面的“酒忆梅花老屋前”中再次得以体现,酒与梅花的结合,既有饮酒作乐的轻松,又夹杂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最后两句“践得东坡江水约,读书犹愿假余年”,诗人虽已实现某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但仍然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沉浸于书本的世界,体现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忧国情怀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言方朔是神仙:有人称赞方朔,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风雪穷冬在客边:在寒冷的冬天,身处异乡,感到孤独。
- 忧国一镫看白发:心中忧国之情如同油灯照亮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思乡几辈念青毡:思念故乡的情感传承几代人,青毡代表着家乡的朴实。
- 寒消竹火残更里:寒气消散,竹火在更深的夜里摇曳,象征温暖和希望。
- 酒忆梅花老屋前:在老屋前饮酒,回忆梅花,传达对过去的怀念。
- 践得东坡江水约:已实现与自然的约定,象征着人生的追求。
- 读书犹愿假余年:希望能有更多时间读书,体现对知识和生命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国之情比作油灯,生动形象。
- 对比:将寒冷的外部环境与内心的温暖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青毡、梅花等意象承载了诗人的乡愁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清代文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朔:象征追求理想与长生。
- 白发:象征岁月与忧虑。
- 青毡:象征故乡的简单与温暖。
- 梅花:象征高洁的情操与对过往的怀念。
- 竹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朔”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乡
B. 理想生活
C. 忧国之情 -
诗中提到的“青毡”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梦想
B. 对故乡的怀念
C. 生活的繁华 -
诗人希望借来余年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A. 对知识的渴望
B. 追求长生
C. 忧虑国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乡思》 - 孟郊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乡思》:与郭式昌的诗在忧国情怀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歌的背景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