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唐多令》

时间: 2025-01-17 10:17:51

敧沈听西风。

蛩阶月正中。

弄秋声、金井孤桐。

闲省十年吴下路,船几度、系江枫。

辇路又迎逢。

秋如归兴浓。

叹淹留、还见新冬。

湖外霜林秋似锦,一片片、忍题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令/唐多令
作者: 周密 〔宋代〕

敧沈听西风。蛩阶月正中。
弄秋声金井孤桐。
闲省十年吴下路,船几度系江枫。
辇路又迎逢。秋如归兴浓。
叹淹留还见新冬。
湖外霜林秋似锦,一片片忍题红。


白话文翻译:

我依靠在栏杆上,听着西风的声音。
蟋蟀在阶梯上鸣叫,月光正好照在中间。
在这孤独的金井旁,秋声萦绕在孤独的桐树下。
我闲下来回想着十年前在吴下的路,
船只几次停靠在江边的枫树下。
车马的路上再次相逢,秋天的归兴愈发浓烈。
感叹在这里久留,竟然又看到了新冬的到来。
湖外的霜林如同秋天的锦绣,一片片的红叶让我不忍心题写。


注释:

字词注释:

  • 敧沈:倾斜地靠着。
  • :蟋蟀的意思,象征秋天的声音。
  • 闲省:悠闲地回忆。
  • 辇路:车马行驶的道路。
  • 忍题:不忍心写下,表现出对景物的怜惜。

典故解析:

  • 吴下路:指的是吴地,即今江苏一带,历史上以风光秀丽、文化繁荣著称。
  • 金井孤桐:金井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水井,孤桐象征着孤独和高洁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作品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周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个人往事的回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楼令》是一首典型的宋词,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诗中提到的“西风”、“月正中”、“秋声”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画卷,既有自然之美,又引发人对过往的思考。

“闲省十年吴下路”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沉思与回忆。十年的光阴流逝,岁月如梭,诗人在此刻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自我的渺小。接下来的“船几度系江枫”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加深了这一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的“湖外霜林秋似锦”则是诗歌情感的升华,霜林的美丽与色彩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绚烂与脆弱,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一切。

总的来说,周密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敧沈听西风:诗人倾斜着身体,细心聆听西风的声音,表现出一种悠闲与自在。
  2. 蛩阶月正中:蟋蟀在台阶上鸣叫,月光正好照射下来,增强了秋夜的静谧感。
  3. 弄秋声金井孤桐:秋声在金井旁的孤桐树下回响,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4. 闲省十年吴下路:在闲暇时回想起十年前的生活,带有深深的怀旧情绪。
  5. 船几度系江枫:船只在江边的枫树下停留几次,暗示着人生的多次停顿与反思。
  6. 辇路又迎逢:再次在车马的路上相逢,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重聚。
  7. 秋如归兴浓:秋天的情感愈加浓烈,似乎感受到归家的情愫。
  8. 叹淹留还见新冬:叹息着留在这里,却又迎来了新的冬天,暗示着时间的无情。
  9. 湖外霜林秋似锦:湖外霜冻后的树林如同锦绣般美丽。
  10. 一片片忍题红:面对美丽的红叶,诗人不忍心在其上书写,表达对美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色比作锦绣,增强了诗句的美感。
  • 拟人:将秋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全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传达出一种萧瑟与变化的感觉。
  • 蟋蟀:象征着秋天的声音,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变迁。
  • 江枫: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岁月的停留。
  • 霜林:象征着秋冬交替,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敧沈听西风”中的“敧沈”意味着: A. 站立
    B. 倾斜
    C. 走动
    D. 静止

  2. “闲省十年吴下路”中的“闲省”指的是: A. 忙碌
    B. 悠闲回忆
    C. 旅行
    D. 学习

  3. 诗中提到的“秋如归兴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兴奋
    C. 怀旧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李清照更关注个人情感与思念。
  • 《水调歌头》:苏轼则通过月亮来表达人生哲理,展现更为宏大的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