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乙卯元日十五用前韵》
时间: 2025-01-19 22:3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乙卯元日十五用前韵
作者: 陈维崧
梅瘦侵墙罅。趁閒窗椒觞汎蚁,辛盘盛鲊。抖擞门丞秦叔宝,贝带璘斑光射。笑公等寄人檐下。镜听灶前占吉语,愿今年烽火无惊怕。双彩燕,钗梁挂。轩墀未扫先宜洒。待春来,桃须杏脸,雨梳烟画。五十过头吾竟老,说甚高车驷马。任街鼓群儿戏打。天意萧萧偏酿雪,小楼前已有纷披者。拂帘幌,萦茵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元日的景象,梅树瘦弱地侵入墙缝,闲暇时在窗边饮酒,盛盘里装着香味扑鼻的美食。想起秦叔宝的英勇,光辉的贝壳和斑驳的璘斑都在闪烁。笑谈中,朋友们寄居在我家门下,灶前的镜子反射出吉祥的占卜,愿今年的烽火不要再惊扰我们。双双的彩燕在屋檐上停留,待春来之际,桃花和杏花都盛开,雨水轻轻拂过,宛如烟雾般的画卷。五十岁已过,我不禁感叹自己已老,何必再提马车和骏马。任凭街上的孩子们打着鼓嬉戏,天意偏然降下雪花,小楼前已经飘落纷纷雪花。轻轻拂动帘子,软绵的草席在脚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梅瘦侵墙罅:梅花因瘦弱而侵入墙缝。
- 椒觞:酒杯,椒是指椒酒,觞为酒器。
- 辛盘盛鲊:盛有调味的食物,鲊为一种腌制食品。
- 抖擞:振作,形容精神状态。
- 秦叔宝:历史人物,指的是隋唐时期的名将。
- 贝带璘斑:形容光辉闪烁的饰物,璘指美玉。
- 双彩燕:两只彩色的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秦叔宝:唐代名将,以勇猛著称,常被歌颂。
- 街鼓群儿戏打: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象征生活的欢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约1680),字韵之,号梦阮,晚明及清初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婉约派中颇具影响。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旦,正值新年,寓意着对新年的美好期望与祝福。词中描绘了节日的景象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贺新郎 乙卯元日十五用前韵》是一首充满新年气息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开篇以“梅瘦侵墙罅”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在岁月流逝中显得愈加明显。接着,通过“趁閒窗椒觞汎蚁,辛盘盛鲊”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仿佛可以听见酒杯碰撞的声音。
词中对秦叔宝的提及,既是对英雄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在“愿今年烽火无惊怕”的愿望中,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双彩燕的意象则象征着春的来临,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在整首词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结尾部分虽带有些许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新年的期盼,诗人以“任街鼓群儿戏打”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珍惜,使整首词在欢快与思索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瘦侵墙罅:梅花因干枯而生长在墙缝里,象征艰难的处境。
- 趁閒窗椒觞汎蚁:闲时在窗前饮酒,描绘了悠闲的生活情景。
- 辛盘盛鲊:美食的盛装,展现丰盛的节日气氛。
- 抖擞门丞秦叔宝:提及历史英豪,激励人心。
- 愿今年烽火无惊怕: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待春来,桃须杏脸:春天的到来象征新生与希望。
- 五十过头吾竟老:感叹人生的流逝与无奈。
- 小楼前已有纷披者:暗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瘦侵墙罅”比喻生活的艰辛。
- 拟人:如“愿今年烽火无惊怕”,赋予愿望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桃须杏脸,雨梳烟画”,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新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的期盼,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着坚韧和孤独。
- 彩燕: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希望。
- 街鼓:象征节日的热闹和欢快的氛围。
文化内涵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燕子则是春天的使者,传达了希望与生机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苏轼
D) 杜甫 -
“抖擞门丞秦叔宝”中提到的秦叔宝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中提到的“双彩燕”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答案
- B) 陈维崧
- B) 唐朝
- C)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晏殊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 vs. 陈维崧:李清照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陈维崧则更侧重于对节日的描绘与对未来的期盼。
- 苏轼 vs. 陈维崧: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苏轼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思考,而陈维崧则更多展现了对新年的欢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词人研究》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