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铅山石井
碧玉罅中仙洞府,
玻瓈无底涵烟雨。
好将润泽天下施,
沾溉宁论数千亩。
白话文翻译:
在碧玉色的裂缝中,有一个仙人的洞府;
如同玻璃般无底的井,包容着烟雨。
真想把这种滋润施予天下,
让它滋养的土地,不必说有多少千亩。
注释:
- 碧玉:指颜色如碧玉般的美丽,常用于形容山水的色彩。
- 罅:指裂缝,山石中自然形成的缝隙。
- 仙洞府:指仙人的居所,寓意高人隐居之地。
- 玻瓈:指一种透明的物质,这里形容井水清澈。
- 无底:形容井水深不可测。
- 涵:包容,涵养。
- 烟雨:指细雨蒙蒙,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润泽:滋润,滋养。
- 沾溉:浇灌,滋润土地。
- 宁论:何必说、无须论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仙洞府”可联想到道教文化中关于仙人隐居的理想境地,反映出一种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精通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吕游览铅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滋润大地的渴望,反映出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土地丰饶的祝愿。
诗歌鉴赏:
《游铅山石井》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碧玉色裂缝和清澈井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开篇以“碧玉罅中仙洞府”引入,直接抓住读者的眼球,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接着用“玻瓈无底”形容井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表现出水的清澈和深邃。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自然的滋润施予天下的愿望,展现出诗人心系百姓、关爱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怀,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传达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罅中仙洞府:描绘了一个仙人居住在碧玉色的裂缝中的洞府,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画面。
- 玻瓈无底涵烟雨:通过“玻瓈”形容井水的清澈,表现出井水的深不可测,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 好将润泽天下施:表达了诗人想要把这种滋润施予天下的愿望,体现了一种大爱精神。
- 沾溉宁论数千亩:强调了这种滋润的广泛性,暗示了土地的丰饶,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井水比作“玻瓈”,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全诗有对仗的结构,使得读起来更为韵律感强。
- 拟人:将自然的滋润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的关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与土地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象征美与珍贵,体现自然的纯净。
- 仙洞府: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烟雨:象征柔美与朦胧,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润泽:象征生命与希望,表现出对自然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罅”所指的是什么? A. 玉石的颜色
B. 仙人的居所
C. 裂缝中的水 -
“玻瓈无底”强调了什么特征? A. 水的清澈
B. 水的深度
C. 水的温度 -
诗人希望将什么施予天下? A. 财富
B. 滋润
C. 知识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突显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更为淡泊。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表现了旅途中的壮阔与豪情,二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