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希夷观》

时间: 2025-01-04 09:18:36

枫老丹成叶,芦轻雪作花。

晚风何处备,疏柳欲栖鸦。

绝壁生虚霭,晴天点片霞。

莫教残酒醒,客里易思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希夷观
作者: 李吕
枫老丹成叶,芦轻雪作花。
晚风何处备,疏柳欲栖鸦。
绝壁生虚霭,晴天点片霞。
莫教残酒醒,客里易思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枫树的叶子已经变红,像是成熟的丹果;芦苇轻轻地飘荡,像是雪花般的白色花朵。晚风不知从何处吹来,稀疏的柳树上似乎有乌鸦想要栖息。高耸的绝壁上升起了轻薄的雾气,晴朗的天空中点缀着几片霞光。不要让残余的酒意醒来,身在他乡的我容易思念家乡。

注释

  • 枫老:指老枫树,象征着成熟和岁月的流逝。
  • 丹成叶:枫叶变红,丹代表红色。
  • 芦轻雪作花:形容芦苇似雪,轻盈而美丽。
  • :准备,指晚风带来的气息。
  • 疏柳:稀疏的柳树,提示秋冬的来临。
  • 栖鸦:乌鸦寻觅栖息之地。
  • 绝壁:指高耸的悬崖,象征着险峻的自然景观。
  • 虚霭:轻薄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点片霞:晴空中闪现的霞光,形象而美丽。
  • 残酒醒:指酒意渐渐消退,思乡之情更显浓烈。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的意象和情感与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家乡思念的情怀相呼应,常见于许多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他的作品多有清新脱俗之感,富于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吕游览希夷观时,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变换和内心的孤独,借景抒情,反映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李吕的《游希夷观》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深深的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天的枫树和芦苇,色彩鲜明,生动形象,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引入了夜晚的意象,晚风、疏柳和栖鸦,呈现出一种孤独感,暗示着游子在外的无奈与思乡之情。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酒意不要醒来,因为酒醒之后,思乡的情感会更加明显,让人更加痛苦。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感深度。诗中运用的比喻与意象,生动形象,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枫老丹成叶:老枫树的叶子已经变得鲜红,象征着成熟和生命的轮回。
  2. 芦轻雪作花:轻柔的芦苇像飘落的雪花,给人一种清新、柔美的感觉。
  3. 晚风何处备:晚风从何处而来,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4. 疏柳欲栖鸦:稀疏的柳树上有乌鸦想要栖息,透露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5. 绝壁生虚霭:高耸的绝壁上升起薄雾,形成了一种空灵的景象。
  6. 晴天点片霞:晴朗的天空中点缀着霞光,增添了视觉的美感。
  7. 莫教残酒醒:希望酒意不要醒来,暗示着对思乡的逃避。
  8. 客里易思家:身在他乡的我容易思念家乡,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芦轻雪作花”,用雪花比喻芦苇的轻盈,形象生动。
  • 拟人:如“疏柳欲栖鸦”,赋予柳树以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首尾呼应,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欣赏。在美丽的秋景中,思乡情愈加浓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枫叶:象征着成熟、岁月的流逝。
  2. 芦苇:象征着柔美与生命力。
  3. 晚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4. 乌鸦:常与孤独、思念相联系。
  5. 虚霭:象征着朦胧的记忆与思绪。
  6.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秋天的植物有哪些? A. 桃花
    B. 枫树
    C. 柳树
    D. 竹子

  2. 填空题:诗中说“莫教残酒醒”,表达了诗人对_____的思念。

  3. 判断题:李吕是唐代的诗人。(对/错)

答案

  1. B, C
  2. 家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游子吟》(孟郊):同样表现游子的思乡情,但更加直接;而李吕的诗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引发情感。

在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通过各自的风格和手法,表达相似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