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此日知何日》
时间: 2025-01-19 19:5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此日知何日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究竟是什么日子呢?我在他乡思念故乡。
在深山之中度过重阳节。
曾经骑马追逐花朵的少年狂热已不复存在。
黄菊在枝头摇曳,红色的茱萸散发着香气,
小船随大雁飞过潇湘水边。
遥想故乡的莱庭,想必会因不同的酒杯而感到遗憾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此日知何日:指对时间的迷茫,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
- 他乡:指异乡、外地。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走马:骑马奔跑。
- 吹花:形容春天的美景。
- 黄菊、红茱:指秋天的花卉,象征着思乡之情。
- 扁舟:小船。
- 随雁过潇湘:指大雁迁徙时经过潇湘地区。
- 莱庭:指故乡的庭院。
- 不同觞:指在不同的场合喝酒,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和遗憾。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它与思乡情绪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潇湘:指潇水和湘江,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故乡的浓厚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长卿身处异乡之际,正值重阳节,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此日知何日》充分展现了赵长卿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开头的“此日知何日”便勾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迷茫,诗人在他乡,感受到的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随着诗句的展开,重阳节的到来让他倍感孤独,山中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一句,表现了时光的无情,少年时的狂热如今已不复存在,带有一丝感伤。接下来的黄菊与红茱的描写,既是对秋天丰收的赞美,又隐含着对故乡的思念。扁舟随雁过潇湘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怀念,诗人通过大雁的迁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漂泊感。
最后一句“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则是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想象着在重阳之际,自己与故乡的亲人无法共饮,心中不免生出遗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对故乡、时间和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日知何日:开篇的疑问,表达了对时间的困惑与惆怅。
- 他乡忆故乡:在异乡中,思念起故乡,情感的基调已然确定。
- 乱山深处过重阳:以重阳节为时间节点,描绘了在深山中度过节日的孤独感。
-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现今已不再有那份激情。
-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描绘秋天的景色,蕴含着思乡情愫。
- 扁舟随雁过潇湘:舟行于水,随大雁而去,渗透着诗人的漂泊感。
-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思念故乡,与亲友无法同饮,生出遗憾。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黄菊擎枝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意象。
- 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往昔光阴的追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象征着秋天、成熟,也暗示着思念和离别。
- 红茱:代表着浓烈的思乡之情,通常与节日和团圆相关。
- 扁舟与大雁:象征着流浪与归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此日知何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迷茫
C. 兴奋 -
重阳节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丰收
B. 思乡
C. 旅行 -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中的“不同觞”指的是什么?
A. 不同的饮品
B. 与故人不能同饮
C. 不同的酒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赵长卿的《南歌子·此日知何日》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但赵长卿更侧重于时光流逝与季节变化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孤独与酒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