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翳蝉羞露怯高枝。
漾曲揉金窣嫩丝。
一自斑骓轻解系,
笼鹦低唤误他谁。
白话文翻译:
蜕变的蝉子在高枝上羞于露面。
轻轻荡漾的曲调揉搓着金色的嫩丝。
自从斑骓马轻松解开缰绳,
笼中的鹦鹉低声呼唤,不知在叫谁。
注释:
- 翳蝉:翳,遮盖;蝉,夏天鸣叫的昆虫。这里指蝉为了隐蔽而不敢高声鸣叫。
- 羞露:害羞、不愿显露。
- 怯:害怕、怯懦。
- 高枝:高高的树枝。
- 漾曲:荡漾的乐曲。
- 揉金:形容乐曲如金丝般细腻柔和。
- 窣嫩丝:窣,形容声音细腻;嫩丝,指轻柔细腻的丝线。
- 斑骓:一种马,斑纹的骏马。
- 轻解系:轻松解开缰绳。
- 笼鹦:笼中饲养的鹦鹉。
- 低唤:低声呼唤。
- 误他谁:不知道在呼唤谁。
典故解析:
- 蝉: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夏天的象征,代表着繁荣与生命的活力。
- 鹦鹉:常象征着灵巧、聪慧,且有模仿能力,在此也带有对人类情感的呼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极具江南水乡的韵味。周岸登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成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内心的柔情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二十一》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春天景象。诗中通过蝉和鹦鹉的细腻描写,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首句“翳蝉羞露怯高枝”,蝉在高枝上羞于鸣叫,象征着一种微妙的生命状态,既有对环境的适应,也有对自我表达的犹豫。接下来的“漾曲揉金窣嫩丝”,则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柔和气息,音乐与春天的细腻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美的画面。
诗的后两句“一自斑骓轻解系,笼鹦低唤误他谁”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斑骓马的轻松解缰,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而笼中的鹦鹉的呼唤,则暗示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未知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种对生命的哲思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翳蝉羞露怯高枝:描绘蝉在高枝上胆怯地不敢发声,表现出对环境的敏感与羞涩。
- 漾曲揉金窣嫩丝:音乐轻柔如金丝般细腻,表现春天的柔和与美好。
- 一自斑骓轻解系:斑骓马轻松地解开缰绳,象征自由与放松。
- 笼鹦低唤误他谁:笼中的鹦鹉低声呼唤,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他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金丝,突出其细腻柔和。
- 拟人:蝉和鹦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代表夏天的声音与生命力。
- 高枝: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 乐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斑骓马:象征自由与奔放。
- 鹦鹉:象征灵巧与情感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翳蝉羞露怯高枝”中的“翳”是什么意思? A. 遮盖
B. 明亮
C. 低沉 -
诗中“低唤误他谁”表明了什么情感? A. 渴望自由
B. 对他人思念
C. 对生活厌倦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自然景象
B. 战争的悲壮
C. 城市的喧嚣
答案:
- A. 遮盖
- B. 对他人思念
- A. 春天的自然景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