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赴蜀》

时间: 2025-01-06 08:49:39

忍攀杨柳繫征鞍,男子桑蓬逸处难。

儿代课书休寄忆,亲能勿药便平安。

连云蜀栈千寻上,捧日皇途一例看。

领袖功名应不远,他年禄养好承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忍攀杨柳繫征鞍,男子桑蓬逸处难。
儿代课书休寄忆,亲能勿药便平安。
连云蜀栈千寻上,捧日皇途一例看。
领袖功名应不远,他年禄养好承欢。

白话文翻译:

我忍心攀着杨柳,把征鞍系在上面,
男子汉在桑树蓬中游荡实在艰难。
孩子们读书的日子不用再寄托思念,
亲人们能不再忧虑,便可安然无恙。
连绵的云层上蜀道千寻难行,
捧着朝阳的皇途一同观赏。
追求功名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等到将来有了俸禄,便能享受荣华。

注释:

  • :忍耐。
  • :攀登,攀附。
  • 杨柳:柳树,常作离别的象征。
  • 征鞍:出征的马鞍。
  • 桑蓬:桑树和蓬草,象征乡村生活。
  • 代课书:代替学习的书籍。
  • 勿药:不需要药物,安稳的状态。
  • 连云蜀栈:指蜀道的险峻。
  • 捧日:形容景色壮丽。
  • 领袖:指引、追求的目标。
  • 禄养:俸禄和养活,指将来的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懿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反映当时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赴蜀的时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期盼,同时呈现了出征者的艰难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送外赴蜀》是一首极具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开篇以“忍攀杨柳繫征鞍”引入,柳树象征离别之情,征鞍则寓意友人的出征。接着“男子桑蓬逸处难”,暗含出征艰难,乡村生活的安逸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惋惜与牵挂。随后,诗人转向家中孩子的学习,表示对亲人的安慰,渴望他们能无忧无虑,体现出对家庭和睦的期盼。接下来的“连云蜀栈千寻上”,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同时也暗示出征者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捧日皇途一例看”则展现了希望与美好的未来,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祝愿。最后两句,诗人寄予友人以功名和荣华的美好愿景,表明对未来的信心与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忍攀杨柳繫征鞍:忍心攀上柳树,象征不舍的离别情感。
  2. 男子桑蓬逸处难:出征的男子汉在乡间的安逸生活中难以割舍。
  3. 儿代课书休寄忆:对孩子学习的思念无需寄托在信中。
  4. 亲能勿药便平安:希望亲人无病无忧,安然无恙。
  5. 连云蜀栈千寻上:蜀道险峻,出征之途充满艰难。
  6. 捧日皇途一例看:描绘壮丽的前景,寄予希望。
  7. 领袖功名应不远:对未来的期望,追求功名的信心。
  8. 他年禄养好承欢:期待未来的荣华富贵与家庭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蜀道比作千寻高的险境,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杨柳、蜀道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传达深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反映了人生旅途的艰难与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充满了情感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杨柳:离别、思念。
  • 征鞍:出征、冒险。
  • 桑蓬:乡村、安逸的生活。
  • 蜀栈:艰难的旅途。
  • 太阳: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 功名:理想和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懿淑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忍攀杨柳繫征鞍”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 A. 乡村的安宁
    • B. 离别的情感
    • C. 友情的深厚
    • D. 家庭的温暖
  3. 诗中提到的“蜀栈”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安全
    • B. 艰难的旅途
    • C. 家庭幸福
    • D. 学习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陆懿淑的《送外赴蜀》和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陆的诗更注重对家庭的牵挂,而李白则着重于友谊的深厚与旅途的艰难。两者虽同为送别,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