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时间: 2025-01-08 03:21:23

斜阳里,瘦影待谁怜。

人意已随流水远,秋声先伴暮蝉还。

憔悴又今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
黄侃 〔近代〕

斜阳里,瘦影待谁怜。
人意已随流水远,
秋声先伴暮蝉还。
憔悴又今年。


白话文翻译

在斜晖的映照下,瘦弱的身影在静静等待着谁的怜惜。
人们的心意早已随流水远去,
秋天的声音早已伴随黄昏的蝉鸣而来。
又一年已过去,我愈发憔悴。


注释

  • 斜阳:指夕阳,日落时分的阳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瘦影:形容人影瘦弱,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心的变化。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常常与凋零、孤独的情绪相联系。
  • 暮蝉:指黄昏时分的蝉鸣,传递出一种萧瑟的秋意。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病痛而显得消瘦、疲惫。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中“斜阳”、“流水”、“秋声”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通常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4),字子华,号天池,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剧变之际,诗人面临着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困惑,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诗歌鉴赏

《江南好》通过“斜阳”、“瘦影”、“流水”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的“斜阳里,瘦影待谁怜”,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的无助状态,令人不禁为其感到惋惜。接下来的“人意已随流水远”,则表明人们的情感如流水般易逝,表达了对过往关系的思考和惆怅。秋天的到来,伴随着蝉鸣,带来了萧瑟的情绪,诗人不禁感到自己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憔悴,似乎在诉说着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传达出浓厚的秋意和生命的感伤,使人深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黄侃在此诗中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沉重与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阳里,瘦影待谁怜:在夕阳的照射下,一个瘦弱的身影在期待着谁的关怀,表现出孤独和无助。
  2. 人意已随流水远:人们的情感和意愿早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3. 秋声先伴暮蝉还:秋天的声音伴随着黄昏时分的蝉鸣,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转变。
  4. 憔悴又今年:诗人感叹自己又一年过去,愈发憔悴,体现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心比作流水,突显情感的易逝。
  • 拟人:将秋声和蝉鸣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 对仗:如“斜阳里”与“秋声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着夕阳西下,暗示着人生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瘦影:代表着诗人的孤独感与脆弱状态。
  • 流水:象征着时间和情感的无情流逝。
  • 秋声:传达出一种萧瑟的秋意,增强了诗的情感氛围。
  • 暮蝉: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孤独,蝉鸣常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瘦影”指的是: A. 瘦弱的人影
    B. 瘦弱的动物
    C. 瘦弱的树影
    D. 瘦弱的云影

  2. “流水”在诗中象征着: A. 生机
    B. 时间的流逝
    C. 财富
    D. 友谊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山中问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哲思,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黄侃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