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八首 其五
平湖好,一曲接城河。
入市弯环楼倒影,
当门迤逦砌衔波,
多少采菱歌。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湖泊真美,一曲水流连接着城河。
进入市区,弯弯的河水映出楼阁的倒影,
在门前,曲折的台阶与波光相接,
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唱着采菱的歌谣。
注释:
- 平湖: 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湖泊,通常水面平静而广阔。
- 一曲接城河: 指水流如曲线般流向城河,形象地描绘了水系的柔美。
- 入市: 进入市区。
- 弯环: 形容水流的曲折和环绕。
- 倒影: 指水面上楼阁的影像。
- 迤逦: 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砌衔波: 形容台阶与水波相连的景象。
- 采菱歌: 采菱是指在水中采摘菱角的活动,与江南水乡的生活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70-1730),字子文,号半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主,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江南好》是袁克文一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作之一,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繁荣与自然美。此诗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平湖好”开篇,直接点出江南湖泊的美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水与城市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诗中的“弯环楼倒影”不仅呈现了水面如镜的宁静,还传达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气质。
“当门迤逦砌衔波”这一句,描绘了门前的台阶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最后一句“多少采菱歌”则将诗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既表现了渔歌唱晚的恬静生活,也反映出江南人民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享受。
全诗在柔和的意象中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深情厚谊,传达出一种向往与怀旧的情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湖好,一曲接城河: 描绘江南平湖的美丽,水流如曲线般流向城河。
- 入市弯环楼倒影: 进入市区,水面映出弯曲的楼阁倒影,展现了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 当门迤逦砌衔波: 门前的台阶曲折延伸,水波与台阶相连,形象生动。
- 多少采菱歌: 表达了在此美景中歌唱采菱的景象,传递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曲接城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柔美。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采菱歌”赋予了自然生活的情感,使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江南水乡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与怀念,展现了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突显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湖: 象征宁静与和谐。
- 城河: 代表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 倒影: 反映出自然与人文的美。
- 采菱: 表达了水乡的生活情趣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平湖”主要象征什么? a) 宁静与和谐
b) 动荡与变化
c) 喧嚣与繁忙 -
“入市弯环楼倒影”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a) 水面宁静,楼阁倒影
b) 城市繁忙,喧嚣不已
c) 自然破坏,环境恶化 -
“多少采菱歌”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享受
c) 对城市的厌倦
答案:
- a) 宁静与和谐
- a) 水面宁静,楼阁倒影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享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诗作,同样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
- 《江南春》:白居易的诗,展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词对比:
- 对比《春江花月夜》: 两首诗都描写了江南的自然景观,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夜色与月光的意境,而《江南好》则强调水乡的生活气息与和谐之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江南的多样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克文研究》
- 《江南水乡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