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
时间: 2025-01-01 14:14:48意思解释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赤龙推车出旸谷,
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
黑龙奋怒起天池,
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黔黎代为黑龙诉,
帝命赤龙且回驭。
已欣膏泽沃焦尘,
复畏连阴起寒雾。
地裂不补难望秋,
天漏不补亦可忧。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
水火停齐万宝毕。
白话文翻译
赤龙推着车子从阳光明媚的谷地出发,
想用烛光来烧掉那珊瑚做的屋子。
黑龙愤怒地从天池腾起,
想要把海水倒灌,淹没扶桑树。
黔地的百姓代替黑龙上诉,
帝王命令赤龙暂且收回。
已经欣喜于甘霖滋润焦干的土地,
却又害怕连绵阴雨带来的寒雾。
地裂不补,难以期待秋天的丰收,
天漏不补,亦是令人忧虑。
我愿二龙各在天上行走一天,
水火相停,万物皆安。
注释
- 赤龙: 代表雨水,象征着丰收。
- 黑龙: 代表干旱和风暴,象征自然灾害。
- 珊瑚屋: 比喻美好富饶的居所。
- 扶桑: 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生命和希望。
- 黔黎: 指贫苦的百姓。
- 膏泽: 甘霖,滋润土壤的雨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久旱之后,农民盼雨心切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农田的忧虑。
诗歌鉴赏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通过赤龙与黑龙的形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对立与和谐。赤龙象征着雨水的到来,给干旱的土地带来生机,而黑龙则代表着随之而来的恶劣天气。诗中通过对两种力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农民生计的同情。
诗人用“已欣膏泽沃焦尘,复畏连阴起寒雾”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雨后又生出忧虑的复杂心情。连阴雨虽然带来了丰盈的水源,却也可能带来寒冷和不便,体现出自然的无常和人们对其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丰收的期待,也有对自然变化的敬畏,最终以“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齐万宝毕”总结,体现了诗人希望水火和谐、万物安宁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龙推车出旸谷: 赤龙象征着雨水,推着车子从阳光明媚的谷地出发,寓意着丰收的希望。
- 欲将烛光烧却珊瑚屋: 想用光明的火焰来摧毁美好的居所,反映出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
- 黑龙奋怒起天池: 黑龙的愤怒象征着风暴的来临,暗示着自然的威胁。
- 欲倒海水浸却扶桑枝: 通过夸张的方式描绘灾难的严重性,扶桑树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黔黎代为黑龙诉: 贫苦百姓代替黑龙上诉,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无力感与对王权的依赖。
- 帝命赤龙且回驭: 帝王命令赤龙暂时收回,显示出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
- 已欣膏泽沃焦尘: 感受到雨水滋润的喜悦,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 复畏连阴起寒雾: 对持续阴雨与寒冷的担忧,体现出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 地裂不补难望秋: 表达了对秋季丰收的忧虑,暗示了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 天漏不补亦可忧: 天空的漏水象征着自然的失衡,令人担忧。
-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 表达出希望水火和谐、自然平衡的愿望。
- 水火停齐万宝毕: 期望万物安然无恙,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赤龙和黑龙的比喻,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两面性。
- 对仗: 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
- 夸张: 描述海水倒灌的情景,反映出灾难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该诗展现了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无奈,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对天气变化的忧虑,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赤龙: 象征着雨水和丰收,代表希望。
- 黑龙: 代表干旱与灾害,象征威胁。
- 扶桑: 象征生命与希望的树木。
- 膏泽: 代表滋润土壤的雨水,是丰收的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赤龙和黑龙分别象征什么?
- A. 幸福与忧愁
- B. 雨水与干旱
- C. 生与死
-
“我愿二龙行天各一日”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希望天晴
- B. 希望水火和谐
- C. 希望安静
-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 A. 灾难
- B. 生机与希望
-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表达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 反映了战乱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久旱得雨》与《春望》对比: 两首诗都涉及自然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久旱得雨》更偏重于对希望的渴望,而《春望》则更加沉重,关注社会动荡对生活的冲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