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杜》
时间: 2025-01-04 10:1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里中杜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藓石莓墙屋数楹,
年年来赛社公灵。
儿童趁节欢如沸,
父老伤春涕欲零。
海燕边鸿何日了,
夏松殷柏为谁青。
村醪如蜜犹堪醉,
莫遣东风两眼醒。
白话文翻译:
在苔藓覆盖的石头和莓果墙的房屋旁,
每年都要举行赛社公的祭典。
孩子们在节日里欢乐得像沸水一样,
而老年人却因春天的逝去而泪流满面。
海燕和鸿雁,这些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夏天的松树和柏树又为谁而青翠?
村里的美酒如同蜜糖般甘甜,
但不要让东风吹醒我们沉醉的双眼。
注释:
- 藓石:苔藓覆盖的石头。
- 莓墙:用莓果或藤蔓等植物搭建的墙。
- 赛社公:指地方祭祀神灵的活动。
- 儿童趁节欢如沸:儿童在节日中欢快得如同沸水一样。
- 父老伤春涕欲零:老年人因春天逝去而悲伤得快要流泪。
- 海燕边鸿:海燕和大雁,象征迁徙的鸟类。
- 村醪如蜜:村里的酒像蜜一样甘甜。
- 莫遣东风两眼醒:不要让东风把沉醉的双眼唤醒。
典故解析:
- 社公:地方神明,通常与农业和村落的安宁有关。
- 东风:常象征春天和温暖,但这里则暗示了醉酒后的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擅长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对乡土的深情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乡村的节日庆典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里中杜》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乡村节日的场景,营造出欢快与悲伤交织的氛围。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儿童的欢腾与老年人的忧伤,表现出代际之间对于春天和生命的不同感受。儿童的“欢如沸”与父老“涕欲零”的对比,突显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海燕和鸿雁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思考。最后两句将注意力转向村中的美酒,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强调了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节日画卷。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读者在愉悦的节日气氛中,感受到潜藏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藓石莓墙屋数楹:描绘村庄的房屋,充满自然气息,展现乡村的静谧。
- 年年来赛社公灵:强调节日的传统与持续性,体现了乡民的信仰与生活。
- 儿童趁节欢如沸:儿童的欢乐是生活的希望与活力。
- 父老伤春涕欲零:老人的悲伤是对失去的时间和青春的感叹。
- 海燕边鸿何日了:象征迁徙的鸟类,暗示着离别与无常。
- 夏松殷柏为谁青:松树与柏树的青翠,似乎在质问生命的意义。
- 村醪如蜜犹堪醉:美酒的诱惑,体现乡村的快乐与满足。
- 莫遣东风两眼醒:表明对醉酒状态的珍惜,想要逃避现实的觉醒。
修辞手法:
- 对比:儿童的欢快与老人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海燕与鸿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确定性。
- 比喻:村醪比作蜜,强调其甘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节日场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藓石: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循环。
- 儿童:代表希望与未来。
- 父老:象征传统与历史的沉重。
- 海燕、鸿雁:象征离别与流逝。
- 村醪:象征乡村的生活和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祭祀谁的活动?
A. 社公
B. 祖宗
C. 天神
D. 地藏 -
诗中儿童的状态是什么?
A. 悲伤
B. 欢快
C. 平静
D. 疲惫 -
诗人对东风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拒绝
C. 无所谓
D. 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且有着浓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主题与《里中杜》相似,皆在探讨生命的流逝与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选》
以上是对《里中杜》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