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9 23:35:51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秋五首 其五
作者:杨万里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以来都畏惧漫长的夏季,心中却渴望着清爽的秋天。如今秋天来了,竟让我感到忧愁而非快乐。秋天是读书的好时节,诗句中也适合寻觅。长夜应该痛快地饮酒,空旷的野外适合远行游玩。江南的万山川景,一夕之间尽收眼底。请为我安排一场双行的旅程,何处没有一座小山丘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害怕、忌惮。
  • 长夏:漫长的夏季。
  • :想念、愿望。
  • :忧愁、烦恼。
  • 书册:书本、书籍。
  • 痛饮:痛快地饮酒。
  • 旷野:空旷的原野。
  • 寸眸:细小的眼睛,形容视野的狭小。
  • 双行缠:双双同行、相依相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体现了古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陆游、朱熹并称,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感秋五首》是杨万里在面对秋天的时节而作,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复杂感受。从畏惧夏季的炎热,到对秋季的期待,最后在实际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时却又产生了忧愁,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感秋五首 其五》通过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对秋天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漫长夏季的畏惧和对清秋的渴望,这种情感是普遍而真实的,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季往往会期待秋天的凉爽。可当秋天真正来临时,诗人却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忧愁,这种反差让人深思。诗中提到“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显示了秋季是一个适合读书和创作的时节,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摆脱愁绪的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则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畅快与对大自然的向往。长夜里饮酒的痛快和在旷野中游玩的自由,似乎是对忧愁的一种宣泄和解脱。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一夕之间便能将万山川川尽收眼底,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秋天的期待,又有对现实的失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通过细腻的描写,杨万里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的美好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 诗人表达了对长夏的厌倦与对清秋的渴望。
  2.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 秋天来临,意料之外地感到忧愁,而非快乐。
  3.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 秋季是读书和写诗的好时节。
  4.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 在长夜中应痛快地饮酒,在广阔的野外应尽情游玩。
  5.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 江南的美景在一夕之间尽收眼底,表现了秋季的迷人。
  6.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 期待与友人同行,游览自然,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与愁绪相联系,表现情感的复杂。
  • 对仗:如“痛饮”和“远游”,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夸张:江南的美景“一夕入寸眸”,强调了景色的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复杂情感的探讨,既有期盼又有失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对季节变化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夏:象征着烦闷与压抑。
  • 清秋:象征着清新与舒适。
  • 书册:代表知识与思考。
  • 诗句:代表创作与表达。
  • 永夜:象征着孤独与沉思。
  • 旷野:象征自由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秋五首 其五》的作者是谁?

    • A. 陆游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书册秋可读”说明了什么?

    • A. 秋天适合读书
    • B. 秋天不适合读书
    • C. 夏天适合读书
  3.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秋词》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夕》:诗中亦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秋词》:则通过豪放的语言表现对秋天的豪情,与杨万里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