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 初夏客庆元县》
时间: 2024-12-29 17:05: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静无风,山昏欲雨,溪桥流水潺潺。欲买春光,空阶但有榆钱。行人何事留连。听枝头多少啼鹃。客窗昼永,纹枰懒敲,湘簟初眠。年时此际,匹马东游,骄阳曝背,沙土迷天。归来未久,而今更滞松源。几许流年。怎都来客里愁边。又惊看。红榴半开,霁月初弦。
白话文翻译:
树木在静静地伫立,无风扰动,远山昏沉,似乎要下雨,溪水在桥边潺潺流动。想要买下春天的光景,然而空荡荡的台阶上只剩下榆树的种子。行人为何留连不去?听着枝头上有多少杜鹃在啼鸣。客人的窗外白昼漫长,棋盘上懒得敲击,竹席上刚刚入眠。这个时节,我骑马东游,骄阳炙烤着背,沙土迷了我的眼。归来未久,如今更是在松源滞留。流年似水,怎能不在客居之地感到忧愁?又惊讶地看见,红色的石榴花半开,明亮的月亮初上弦。
注释:
- 榆钱:榆树的种子,形状像钱,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景象。
- 啼鹃:杜鹃鸟的鸣叫,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感伤之情。
- 纹枰:指棋盘,形容下棋的情景。
- 湘簟:湘竹编制的席子,表示舒适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夏,诗人身处庆元县,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树木、远山、溪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特别是“欲买春光,空阶但有榆钱”的描写,既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又暗含了春光易逝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自身的感受,“行人何事留连”不仅是对外界的疑问,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客窗昼永,纹枰懒敲”展现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无聊,仿佛在漫长的白昼中,时间的流逝变得无比沉重。
“年时此际,匹马东游”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层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静无风,山昏欲雨,溪桥流水潺潺。
- 描述初夏的静谧与阴郁,营造出一种即将降雨的氛围。
-
欲买春光,空阶但有榆钱。
- 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但却发现春光已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
行人何事留连。
- 提问行人为何不离开,透露出一种对离别的渴望。
-
听枝头多少啼鹃。
- 听到杜鹃的啼鸣,传递出对故乡的思念。
-
客窗昼永,纹枰懒敲,湘簟初眠。
- 描写异乡生活的无聊和孤独。
-
年时此际,匹马东游,骄阳曝背,沙土迷天。
- 回忆往昔的旅行,感受到夏日的炎热与不适。
-
归来未久,而今更滞松源。
- 表达归来后的迷惘与滞留。
-
几许流年,怎都来客里愁边。
- 感慨流年似水,处于客居之地的愁苦。
-
又惊看,红榴半开,霁月初弦。
- 最后回归自然的细节,红榴花的半开与新月的出现,似乎在暗示新的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树静无风,山昏欲雨”,通过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树木、流水似乎拥有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象征:榆钱、杜鹃、红榴等意象象征着春天、乡愁与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初夏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流年逝去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 榆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流逝。
- 啼鹃:常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
- 骄阳:象征酷热与生命的矛盾。
- 红榴: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榆钱”指的是什么?
A. 榆树的种子
B. 一种货币
C. 一种花朵
D. 一种水果 -
“客窗昼永”中“客”字的意思是?
A. 朋友
B. 客人
C. 同伴
D. 主人 -
诗中提到的“啼鹃”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黄鹂
D. 喜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俞士彪的《夏初临》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后者更多关注国家与家国情怀,而前者则侧重个人的流年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