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 平山堂看龙舟》
时间: 2025-01-17 09:28: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
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
满湖烟景齐收。
沸笙歌乱逐中流。
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
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
青山无恙,哀弦豪竹都休。
罗绮云稠,笑无端极目凭楼。
惹闲愁。
几多鳞爪,惊起沙鸥。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楼阁直入云霄,长长的坡道上风筝飞舞,正值赛龙舟的美好时节。
远远地指着旗帜,几只龙舟在水中回旋。
满湖的烟雾景色尽收眼底。
热烈的笙歌声在水中交错如潮。
华丽的波涛荡漾着桨声,春雷般的鼓声咚咚作响,气势如虹。
曾经在此处扶栏而望,柳树依依,醉酒之翁的遗迹,唯有鸿雪飘零。
青山依旧安然无恙,悲伤的弦乐和豪放的竹笛都已静止。
绚丽的云彩稠密,笑意无端地在楼上远眺。
惹起了无尽的闲愁。
多少鳞爪,惊起水面上的沙鸥。
注释:
- 凌霄:高耸入云的意思。
- 长坂:指长长的坡道。
- 掣练:形容风筝飞舞的样子。
- 旌旗:指比赛时的旗帜。
- 沸笙歌:热闹的乐声。
- 锦波荡桨:华丽的水波中荡起的桨声。
- 鸿雪:比喻美好的景象留存,但也有些许的遗憾。
- 罗绮云稠:形容云彩绚丽而稠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阮恩滦,清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以山水、节令、人物等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初时节,正值龙舟竞渡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龙舟竞渡的盛况,表现出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过往青春的回忆和感慨。
诗歌鉴赏:
阮恩滦的《夏初临 平山堂看龙舟》是一首描写夏季龙舟竞渡的古诗,整体表现出一种生动而富有活力的景象。首联中的“高阁凌霄”不仅描绘了观赏的地点,同时也突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随之而来的是“长坂掣练”,用风筝的意象引入了运动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用“旌旗”和“龙舟”表现出比赛的热闹场面,满湖的烟景与“沸笙歌乱”相互交融,渲染出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
而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往昔的回忆,特别是“当年阑槛,种柳依依”,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亦是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通过“青山无恙”,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尽管时光流逝,但自然依旧。最后的“惹闲愁”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景象的留恋,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在描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与回忆往昔的宁静心境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高耸的阁楼,营造出一种壮丽的场景。
- 第二句通过“长坂掣练”强调了比赛的热烈气氛。
- 第三句“遥指旌旗”引导出比赛的主角——龙舟。
- 后续描写满湖的烟雾与热闹的音乐,感受到节日的欢愉。
- “锦波荡桨,春雷叠鼓”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比赛的气势。
- “当年阑槛”则引导至回忆,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惆怅。
- 结尾“几多鳞爪,惊起沙鸥”不仅描写了水面上的动态,也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雷叠鼓”,形象生动。
- 拟人:烟景与热闹的乐声似乎都有了生命。
- 对仗:如“锦波荡桨,春雷叠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夏日龙舟竞渡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舟:象征着节庆与团结。
- 烟景:代表着朦胧的美和时光的流逝。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延续。
- 沙鸥:代表自由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阁凌霄”描绘的是哪个意象?
- A. 赛龙舟
- B. 高楼
- C. 河流
-
“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沙鸥”,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忧伤
- B. 自由
- C. 时光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阮恩滦与李白:阮恩滦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景象描写,而李白的诗作则常常展现豪放与壮阔的气势。可以通过对比两位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表现手法,深刻理解古诗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阮恩滦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