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魏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白话文翻译:
精卫鸟叼着小木头,想要填平大海。
刑天舞动着斧头,豪情壮志依旧在。
既然同样的事物没有忧虑,化去之后不再后悔。
空设昔日的心愿,美好的时光又怎能等待?
注释:
- 精卫: 传说中的一种鸟,因溺水而死,发誓要填平大海。
- 沧海: 指大海,象征着广阔与无边。
- 刑天: 传说中的神祇,因反抗天帝而被斩首,但依然勇敢地舞动武器。
- 干戚: 斧和盾,象征战斗和勇气。
- 猛志: 强烈的志向。
- 化去: 转化或消失。
- 昔心: 过去的心愿或情感。
- 良辰: 美好的时光。
典故解析:
- 精卫填海: 这个典故源于《山海经》,传说精卫鸟因溺水而死,立志填平大海,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 刑天舞干戚: 刑天是一个典型的反抗者形象,尽管失去了头颅,仍然顽强地攻击敌人,象征着勇气与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隐逸生活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被誉为“田园诗人”。他提倡自然、真实的生活,反对官场的浮华与虚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陶渊明隐居之后,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所表达的精神与他个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体现了对抗逆境和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卫鸟与刑天的意象,展现了陶渊明对生命斗争的深刻理解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不屈的意志,其对大海的填补象征着对命运的挑战,尽管力量微弱,但其精神却是强大的。刑天的舞动则进一步强调了勇气和斗志,尽管面临困难和失败,但坚定的志向依然闪耀。
全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通过“同物既无虑”的叙述,陶渊明似乎在呼唤一种超脱的境界,强调无虑的心态与对生活的态度。而“良辰讵可待”则暗示了时间的宝贵和对理想的追求不应停滞不前,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达到了和谐统一,展示了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表达了精卫鸟的决心与勇气,尽管力量微小,依然愿意为理想付出努力。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刑天的形象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强调了即便在逆境中,也要勇敢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 既然面对的事物没有忧虑,那就放下过去的负担,勇敢向前,不必后悔。
-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 反思过去的心愿,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时光,不应停滞不前。
修辞手法:
- 比喻: 精卫与刑天的形象比喻了坚持与勇气。
- 对仗: 诗中句子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赋予精卫鸟和刑天以人类的情感和意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理想,就要勇敢追求,时间不可等待,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卫: 象征着坚韧不拔与不屈的斗志。
- 刑天: 代表勇气与反抗精神。
- 沧海: 象征着广阔的理想与人生的挑战。
- 良辰: 代表美好的时光,强调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精卫衔微木”的意象象征了什么?
- A.无所事事
- B.勇敢追求理想
- C.痛苦与绝望
-
“刑天舞干戚”中的“刑天”是指什么?
- A.一种鸟
- B.一个神话人物
- C.一个英雄
-
诗中提到的“良辰”意味着?
- A. 过去的时间
- B. 珍贵的时光
- C. 不可再来的机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将进酒》(李白): 体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豪放不羁的精神。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读山海经·其十》: 前者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后者则强调了对理想的追求,情感激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山海经》: 该书为中国古代神话地理名著,包含丰富的古代传说与文化。
- 《陶渊明集》: 收录了陶渊明的主要诗作,有助于了解其思想与风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有助于提升对古代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