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时间: 2025-01-14 04:17:25

暂驻旌旗洛水堤,绮筵红烛醉兰闺。

美人美酒长相逐,莫怕猿声发建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刘禹锡 〔唐代〕

暂驻旌旗洛水堤,
绮筵红烛醉兰闺。
美人美酒长相逐,
莫怕猿声发建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暂时驻足于洛水堤边,享受着绮丽的宴席与美酒,沉醉于兰闺之中。诗人对美人和美酒的追逐不会因猿声的啼叫而感到害怕,因为这些声音来自遥远的建溪。

注释

  • 暂驻:暂时停留。
  • 旌旗:指军旗,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荣耀或身份的象征。
  • 绮筵:华丽的宴席。
  • 兰闺:形容女人的房间,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与幽静的山水相联系,可能暗示孤独或思乡。
  • 建溪:可能指建溪水流的地方,具有地理位置的象征意义。

典故解析

“猿声发建溪”中的“建溪”可能暗指地理名胜,历史上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猿声则常用来渲染幽静的环境,反映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首诗通过宴席的欢愉与猿声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盛唐,身处唐代中后期,曾任多个地方官职。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兼具哲理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禹锡为送别好友卢侍郎时,在福建的一个宴会上,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宴席的欢愉与自然的交融,抒发了自己对友情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华丽而又充满诗意的宴会场景。开篇“暂驻旌旗洛水堤”,给人以一种典雅的军人气息,暗示主人公身份的尊贵。而“绮筵红烛醉兰闺”则通过色彩和光线的对比,展现出宴席的热闹与华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奢华的氛围。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美酒与美人的景象,更通过“美人美酒长相逐”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朋友聚会时光的珍惜。

结尾的“莫怕猿声发建溪”,则将欢愉与孤独对比,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与惆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之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暂驻旌旗洛水堤:诗人暂时停留在洛水堤边,旌旗飘扬,暗示着身份的尊贵。
  2. 绮筵红烛醉兰闺:描绘宴席的华丽与女儿的美丽,红烛的光辉映照出温暖的氛围。
  3. 美人美酒长相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向往,生动地体现了宴会的欢乐。
  4. 莫怕猿声发建溪:劝解自己不要畏惧自然中的孤独声响,体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绮筵红烛”来比喻宴席的华丽。
  • 对仗:如“美人美酒”与“猿声发建溪”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猿声象征着孤独,宴席象征着欢愉,二者的对比形成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欢乐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同时,通过自然声响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孤独感的哲思,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面对现实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身份与荣耀。
  • 红烛:代表温暖和浪漫的场景。
  • 美人:象征美好与幸福。
  • 猿声:象征孤独与思乡。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享乐
    D. 以上皆是

  2. “绮筵红烛”描绘了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华丽的宴席
    C. 孤独的环境
    D. 自然的声音

  3. “莫怕猿声发建溪”意在提醒什么? A. 不要惧怕孤独
    B. 要享受生活
    C. 继续追逐美好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刘禹锡 vs. 杜甫:刘禹锡的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欢愉与人生的享受,而杜甫则常常带有深沉的忧虑与对社会的关注。两者在情感表达与社会背景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