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山草堂人日》
时间: 2025-01-17 09:25: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影山草堂人日
作者: 黎庶焘 〔清代〕
濛濛细雨湿年华,
冷落山城鼓不挝。
传座几犹缘旧俗,
馈春无复见贫家。
人因乱后难言节,
草趁寒疏渐吐芽。
为忆故园溪水上,
香镫谁照墓门斜。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蒙蒙中,时光悄然流逝,
山城冷清,鼓声已不再响起。
传承的习俗几乎消失殆尽,
春天的馈赠已经不再见于贫困人家。
人们因战乱后难以谈及节日,
草木趁着寒冬,开始慢慢吐芽。
我怀念故乡溪水边的情景,
不知香灯谁照在墓前斜斜的门口。
注释:
- 濛濛: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的样子。
- 年华:指青春年华,时光流逝。
- 冷落:冷清、冷淡的样子。
- 鼓不挝:没有敲打的鼓,形容无人庆祝。
- 传座:传承的习俗或传统。
- 馈春:春天的馈赠,指春天的到来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 难言节:人们因为动乱而难以谈论节日的欢庆。
- 草趁寒疏渐吐芽:草木在寒冷的季节中,逐渐开始发芽。
- 香镫:香灯,指用香料点燃的灯,通常用来祭奠或照明。
- 墓门斜:墓地的门口,形容墓地的倾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反映了清代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和传统习俗的衰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庶焘(1785-1846),字子纶,号霖阁,清代诗人。黎庶焘生于江西,后移居湖南,曾任职于官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故乡和过往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导致人们生活困苦,传统习俗逐渐消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传统节日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影山草堂人日》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感慨的诗。诗中描绘的细雨将时光浸湿,给人一种无尽的惆怅感。开篇以“濛濛细雨湿年华”引入,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描绘了山城冷落的景象,鼓声的寂静象征着节日的冷清与人心的孤寂,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传座几犹缘旧俗,馈春无复见贫家”两句中,诗人感叹传统习俗的逐渐消失,尤其是在贫困家庭中,春天的馈赠已无从见到,暗示着社会的悲惨现状。通过“人因乱后难言节”,诗人强调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侵蚀,连节日的欢庆都难以言说,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悲痛。
“草趁寒疏渐吐芽”则带来了一丝希望,尽管生活艰难,自然界依然遵循着自己的节律,生命的顽强依旧在。最后两句“为忆故园溪水上,香镫谁照墓门斜”中,诗人通过对故乡的追忆,表现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濛濛细雨湿年华:细雨模糊了视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青春。
- 冷落山城鼓不挝:山城冷清,鼓声已不再,暗示着节日的缺失和人心的孤寂。
- 传座几犹缘旧俗:传统习俗逐渐消失,反映出社会变迁的无情。
- 馈春无复见贫家:春天的馈赠在贫家已不复存在,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 人因乱后难言节:战乱之后,人们难以再谈及节日,突显社会动荡的影响。
- 草趁寒疏渐吐芽:尽管寒冷,生命依然复苏,象征着希望的存在。
- 为忆故园溪水上:怀念故乡的溪水,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 香镫谁照墓门斜:最后一句通过香灯照亮墓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细雨比喻时光的流逝,表达时间的短暂与珍贵。
- 拟人:草木在寒冬中吐芽,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意象,象征着希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故乡和传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痛。通过描绘细雨、山城、春天的馈赠等意象,展现了人们在动乱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山城:代表着诗人的故乡,冷清的山城反映了人心的孤独。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然而在贫困中却显得遥不可及。
- 草木:代表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尽管环境艰难,依然努力生长。
- 香镫: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祭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天气状况是什么?
- A. 晴天
- B. 雨天
- C. 雪天
-
诗人对贫困人家的春天有什么感慨?
- A. 充满希望
- B. 无复见
- C. 依然富足
-
诗的最后一句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望
- B. 对故人的怀念
- C. 对节日的庆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故乡与生活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影山草堂人日》: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影山草堂人日》则侧重于个人的生活困苦和传统的失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