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

时间: 2025-01-17 10:25:10

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

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

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

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
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
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
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

白话文翻译

今晨阳光明媚,我却懒得出门;昨夜的雨声依然在耳边回响。
想要为燕子举办社日,然而春天已经过了一半,黄莺还未鸣叫。
写诗并不是只有一家人的苦恼,诗句又怎能完全清晰呢?
深入了解江西的社日,即使没有灯光,眼界也会变得明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颇嬾:颇,表示相当、非常;嬾,懒惰、懒散。合起来指早晨阳光明媚却感到懒散。
  • :指社日,是古代为祭祀土地神而举行的活动。
  • 半春: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暗示时光流逝。
  • 参透:透彻理解,深刻领会。
  • 江西社:指江西地区的社日活动。
  • 无灯眼亦明:即使没有灯光,眼睛也能看得清楚,形容视野开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江西社”,可能源自古代地方风俗,社日的庆祝活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正是自然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作者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和春天的来临,反映了他对春日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气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懒惰与思考。开篇两句“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阳光,却又因懒惰而不愿出门,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这种懒散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则带出春天的主题。燕子社日的准备虽已提上日程,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连莺鸟都尚未鸣叫,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期待。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矛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则引入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意识到,写诗并不是孤立的事,大家都有各自的苦恼与体验,清晰的诗句往往需要深刻的理解与洞察。通过提及江西社,诗人表达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最终形成了一个宽广而深邃的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描绘了早晨的晴天与夜晚雨声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懒散的情绪。
  2. 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想要为燕子庆祝社日,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莺鸟还未鸣叫,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写诗并不是孤独的苦恼,诗句的清晰程度与创作的深度是相关的。
  4. 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深入理解社日文化,即使没有光明,眼光也会变得明亮,表明了智慧与理解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今晨晴颇嬾”与“时夜雨犹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无灯眼亦明”表达了理解的光明与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春日的懒惰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文化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天:象征春日的温暖与希望。
  • 雨声:代表过去的沉闷与无奈。
  • :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 :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智慧与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晨晴颇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懒惰
    • C. 悲伤
  2. “欲社燕先觉”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 A. 社日
    • B. 社区
    • C. 社会
  3. 诗人认为写诗的苦恼是:

    • A. 只有一家人的
    • B. 各自都有
    • C. 不重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后者则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