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时间: 2025-01-01 13:32:57

揭纸糊窗莫放开,园丁新送木犀来。

绕屏著色无非画,尽日烘香不用煤。

同气相求唯径菊,后生可畏独江梅。

月中一应灵和异,待向仙娥觅种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揭纸糊窗莫放开,园丁新送木犀来。
绕屏著色无非画,尽日烘香不用煤。
同气相求唯径菊,后生可畏独江梅。
月中一应灵和异,待向仙娥觅种栽。

白话文翻译:

不要把纸窗揭开,园丁刚送来木犀花。
环绕屏风的色彩无非是画,整天散发香气不需要煤炭。
同样的气息只求菊花,后辈的才华令人畏惧只有江梅。
月中一切都灵动而异,期待向仙女寻觅种子栽种。

注释:

  • 揭纸糊窗:指将纸窗揭开,意指不想让外面的光线或景象打扰。
  • 木犀:指桂花,因其香气浓郁而被称赞。
  • 绕屏著色:指环绕在屏风旁的花卉,似乎是画作的一部分。
  • 尽日烘香:整天散发香气。
  • 同气相求:同样的气息,指的是同类植物之间的吸引。
  • 后生可畏:后辈的才华令人感到敬畏。
  • 江梅:指江南的梅花,象征独特的美。
  • 灵和异:灵动而独特,指月下的景象。
  • 仙娥:指神话中的女神,象征美好和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自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花卉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秋季,桂花盛开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热爱及对生活的享受。通过描写桂花的香气和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桂花》一诗,以桂花这一清香的植物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不放开”显露出一种对外界的防备,似乎在保护着这份美好。园丁的“新送”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生,似乎在强调春天的希望与生机。而后半部分的“尽日烘香不用煤”,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香气的依赖,取代了人工的温暖,代表着一种自然的、纯粹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色彩和生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细腻感悟。特别是“月中一应灵和异”一句,给人以灵动的感觉,似乎暗示着在月光下,桂花的香气与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景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揭纸糊窗莫放开:诗人用“揭纸糊窗”一句,表明他希望保护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2. 园丁新送木犀来:描绘了园丁给诗人送来新鲜的桂花,象征着生活中的新鲜感和希望。
  3. 绕屏著色无非画:把桂花的美丽与艺术画作相提并论,表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
  4. 尽日烘香不用煤:强调了桂花的自然香气,是生活中不需要其他物质的美好享受。
  5. 同气相求唯径菊:表达了作者对同类植物的偏爱,菊花与桂花同样惹人喜爱。
  6. 后生可畏独江梅:对后辈才华的敬畏,江梅独特的美又不可忽视。
  7. 月中一应灵和异:描绘月光下的桂花与自然的灵动,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8. 待向仙娥觅种栽: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期待能向仙女寻求种子,种植更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的香气与艺术画作相提并论,提升了桂花的地位。
  • 拟人:赋予桂花灵动的特性,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桂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纯洁、优雅和美好。
  • :象征理想与追求,光明与希望。
  • 园丁:象征生命的培养者和希望的传递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桂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延续
    B. 纯洁与美好
    C. 人工的温暖
    D. 自然的破坏

  2. “尽日烘香不用煤”中“烘香”指的是什么? A. 用煤烘的香
    B. 桂花的自然香气
    C. 生活的温暖
    D. 画作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春归何处》——李清照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多了些女性的柔情。
  • 王维的《鹿柴》:突出自然的静谧与和谐美,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