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磨》

时间: 2025-01-17 09:19:24

韫质他山带玉挥,乾旋坤载妙玄机。

转时隐隐海风起,落处纷纷春雪飞。

圆体外通常不碍,贞心中立动无违。

世间多少槐安梦,信手频推为解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韫质他山带玉挥,
乾旋坤载妙玄机。
转时隐隐海风起,
落处纷纷春雪飞。
圆体外通常不碍,
贞心中立动无违。
世间多少槐安梦,
信手频推为解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如同美玉般的品德,隐藏在他山之中,展现出奇妙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隐隐约约感受到海风的吹起,春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外表的圆滑并不妨碍内心的坚定,内心的贞洁与坚守则使他在动荡中不失本心。世间有多少人沉浸在安稳的梦中,随意推开这些梦境,便能解脱困境。

注释:

  • 韫质:指内在的品质、才能。
  • 他山:比喻外界环境或他人的优秀品质。
  • 乾旋坤载:指天地的道理变化,乾代表天,坤代表地。
  • 隐隐:微弱而模糊的样子。
  • 纷纷:形容落下的状态,像雪花一样。
  • 槐安梦:槐树常象征安稳的生活,梦则指理想或幻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自逊,字元方,号芙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品德。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精神安宁与内心修养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茶磨的意象,表达了对内在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外界浮华的超越。

诗歌鉴赏:

《茶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内心的坚守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开篇以“韫质他山带玉挥”引入,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暗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德行。

接下来,诗人提到“乾旋坤载妙玄机”,指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相互交织,隐喻人应当顺应自然,寻求内心的和谐。随着“转时隐隐海风起”,描绘了一种动态的美,仿佛感受到生活的变迁和内心的波动。春雪的意象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尽管外界环境变化多端,但内心的坚定依然稳如磐石。

“圆体外通常不碍,贞心中立动无违”进一步强调了内外合一的重要性,外在的圆滑与内心的坚定并不矛盾,只有内心的真诚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最后,诗人以“世间多少槐安梦”引出对世俗安逸的反思,提醒世人不要沉迷于表面的安稳,而应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韫质他山带玉挥:强调内在的品质如同玉石般珍贵,虽在他山中却能被发掘。
  2. 乾旋坤载妙玄机:自然的变化蕴藏着深奥的道理,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
  3. 转时隐隐海风起:时间的推移带来了变化,暗示生活的无常。
  4. 落处纷纷春雪飞:春雪的意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5. 圆体外通常不碍:外在的圆滑并不妨碍内心的坚定。
  6. 贞心中立动无违:内心的贞洁与坚持使人在动荡中保持不变。
  7. 世间多少槐安梦:对世俗安逸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表面安稳。
  8. 信手频推为解围:意指随意一推便能解脱困境,暗示一种智慧与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韫质他山带玉挥”,将人比作玉石,表达内在的珍贵。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春雪、海风等意象,富有诗情画意,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外界的压力与变迁中,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真诚,超越世俗的浮华,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韫质:象征内在的品质与才能。
  2. 他山:指外部环境或他人的影响。
  3. 春雪:象征新生与希望。
  4. 槐安梦:反映世俗安逸的追求。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增添了美感,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对内心追求与外界浮华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韫质他山带玉挥”是什么意思?

    • A. 内在品质如玉石般珍贵
    • B. 外表光鲜亮丽
    • C. 追求名利
  2. “春雪”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新生与希望
    • C. 秋天的落叶
  3. 诗中提到的“槐安梦”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安逸的生活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大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茶磨》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强调内心的坚定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茶磨》更注重内在修养,而《将进酒》则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