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罗溪李店二首》

时间: 2025-01-04 13:12:25

谁道村郊野味侵,柴扉竹榻草花清。

行行且止成佳梦,不减崔张惊梦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道村郊野味侵,柴扉竹榻草花清。
行行且止成佳梦,不减崔张惊梦身。

白话文翻译:

谁说乡村的野味会使人感到厌倦呢?
柴门、竹榻上,草花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在路上走走停停,便成了美好的梦境,
这梦的美好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崔、张二位的惊梦。

注释:

  • 村郊:指乡村的边缘地带。
  • 野味:这里指自然的风味、乡村的气息。
  • 柴扉:用柴木做的门。
  • 竹榻:用竹子做的卧榻或椅子。
  • 草花:指野草和野花,象征自然的原始美。
  • 行行且止:行走中时而停下,表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崔张:指古代诗人崔护和张继,他们的诗作中常有美梦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诗人。杨万里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尤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诗作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诗人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悠然自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美好。首句“谁道村郊野味侵”反问的语气,打破了传统对乡村的偏见,强调了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通过“柴扉竹榻草花清”将乡村的自然景色与生活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竹榻和草花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与自然的和谐。

在“行行且止成佳梦”中,诗人表达了在乡村漫步时的那种随意与自在,仿佛每一次停留都是进入美好梦境的契机。最后一句“不减崔张惊梦身”则借用崔护和张继的诗意,强调这种梦境的美好丝毫不逊色于古人的诗作,展现了自身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田园情怀,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也反映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道村郊野味侵:质疑他人对乡村厌倦的看法,暗示乡村的独特魅力。
  2. 柴扉竹榻草花清:描述乡村的宁静景致,展现自然的美好。
  3. 行行且止成佳梦:表达在乡村漫步时的自在与享受,停留即是梦境。
  4. 不减崔张惊梦身:借古人之名,强调这种梦境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生活比作美梦,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柴扉竹榻”,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反问:通过“谁道”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出诗人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理想,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郊:代表自然与乡土,象征简单生活。
  • 柴扉、竹榻:象征质朴与安宁,反映乡村的生活状态。
  • 草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柴扉”是指什么?

    • A. 用木头做的门
    • B. 用竹子做的门
    • C. 用铁做的门
    • D. 用石头做的门
  2. 诗人认为乡村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 A. 复杂
    • B. 单调
    • C. 自然清新
    • D. 沉闷
  3. “行行且止成佳梦”的含义是什么?

    • A. 走路会很累
    • B. 停下来能享受到美好
    • C. 不喜欢走路
    • D. 走路是必要的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更强调孤独与远离尘世。
  • 陶渊明《饮酒》: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安宁的心态,风格上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