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时间: 2025-01-04 12:17:10

五日才能一日来,眼生方觉有春回。

向来日日频来探,只道园花不肯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日才能一日来,眼生方觉有春回。
向来日日频来探,只道园花不肯开。

白话文翻译:

五天才能等到一天的到来,眼睛习惯了才意识到春天回来了。
过去日日夜夜频频来探望,只是以为园中的花儿不肯开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日才能一日来:五天才能等到一天,此句强调时间的漫长和等待的辛苦。
  • 眼生方觉:眼睛逐渐适应,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
  • 向来日日频来探:一向以来,每天都来探访,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 只道园花不肯开:只认为园中的花儿不愿意开放,隐含了对春天花开迟缓的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表达了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规律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及生活琐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天时节,杨万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对春天来临的期待。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的变化。

诗歌鉴赏:

《探春》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诗人在春天即将来临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五日才能一日来”引入,描绘了漫长的等待,仿佛在暗示春天的到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酝酿。接着“眼生方觉有春回”,此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经过漫长的等待,才终于意识到春天的回归,仿佛是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后两句提到“日日频来探”,则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与追求,但又带有一丝无奈,因为“只道园花不肯开”,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诗中将春天的到来与花的开放紧密联系,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同时,诗人在描绘春天的过程中,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日才能一日来:时间漫长,暗示等待的心情。
  2. 眼生方觉有春回:春天的到来需要时间的适应,体现了对春天变化的细腻感知。
  3. 向来日日频来探: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反复探访的心情。
  4. 只道园花不肯开:暗示了对自然规律的认知,花开有时,等待是常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生命的复苏,以花的开放象征新生。
  • 拟人:赋予花儿以不肯开放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反映了自然规律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生命的美好与时光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绽放,暗示春天带来的生机。
  • 时间:象征着等待与生命的流逝,强调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眼生方觉有春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来得很快
    • B. 对春天的不满
    • C. 经过等待后,终于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 D. 对冬天的怀念
  3. 诗中提到“园花不肯开”意味着什么?

    • A. 花开得很快
    • B. 自然规律的无奈
    • C. 诗人对花的喜爱
    • D. 对春天的否定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探春》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万里的诗更多着眼于个人的感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而杜甫的《春望》则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反映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