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皎然》
时间: 2025-01-14 08:4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僧皎然
作者:颜真卿 〔唐代〕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在西山愈加浓厚,离别的愁绪缠绕在我的心头。
我修缮的亭子经历了三次轮回,走路时不经意间就能看到邻近的寺庙。
元化的灵迹在此隐秘,君子的志向在此开启。
砍伐杂草以养成翘楚,鞭策草木以理顺芳穗。
俯视山石,水光潋滟,天际的峰峦愈显翠绿。
眼前的境界焕然一新,耳边的声音也变得悦耳,远离尘世的喧嚣。
倚靠在石头上,忘却世俗的情感,借着云彩获得真意。
美好的树林幸好不要剪去,禅侣相伴令人欣慰。
卫法大臣经过此地,群英荟萃,助我游历。
龙池守护着清流,虎节带来深邃气象。
只是在想念嵊顶的期望,如今已无遗憾。
注释
- 缮亭:修缮的亭子。
- 三癸: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指三次轮回。
- 元化:指元气的变化,隐喻自然的灵动。
- 翘楚:指优秀的人才。
- 倚石:依靠在山石上,象征闲适。
- 卫法大臣:指当时的官员,象征权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号季明,唐代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因其书法雄浑有力而被后世推崇。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赠僧皎然》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以山水为背景,寄托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逃避,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赠僧皎然》是颜真卿赠给僧人皎然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物,展现出浓厚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同时,诗中渗透着对人生的哲思,表达出对尘世纷扰的淡漠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秋天的西山,表达了别离的情感,接着提到修缮亭子的经历,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追忆。后面的内容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境新耳目换”的感受,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化的隐居生活。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
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在西山弥漫,表达了离别的愁绪。 -
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修缮亭子经历了多个轮回,可以看到邻近的寺庙。 -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
元气的变化在此隐秘,君子的志向在此展开。 -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砍伐杂草以培养优秀人才,整治草木以理顺芬芳的穗头。 -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俯视山石,水光闪烁,天边的峰峦愈显翠绿。 -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新的境界使耳目一新,远离尘世的繁杂。 -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倚靠在石头上,忘却世俗情感,借云彩得到真理。 -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美好的树林幸好不要剪,禅侣相伴令人欣慰。 -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卫法大臣经过此地,众多英才聚集于此。 -
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龙池守护着清流,虎节带来深邃的气象。 -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只是在想念嵊顶的期待,如今已无遗憾。
修辞手法
全诗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意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意:象征着成熟与离别。
- 西山:代表了幽静与自然。
- 亭子:象征着心灵的栖息地。
- 云:象征着自由与真理。
- 林木: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赠僧皎然》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颜真卿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缮亭”意指什么? A. 一座寺庙
B. 修缮的亭子
C. 一座城堡
D. 一棵树 -
“倚石忘世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依恋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的崇尚与忘却尘世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九歌·东皇太一》 - 屈原
诗词对比
颜真卿的《赠僧皎然》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颜真卿的诗更加强调隐士生活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体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颜真卿书法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