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剑送别刘右史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金碧禹山远,
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婉岁,
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
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
为道忆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刘右史的离别情景。远处的禹山金碧辉煌,却显得遥不可及;蜀道崎岖艰难,难以通行。相逢的时光正值美好,但送别的时刻使人心情沉重。大地在寒冷中仿佛在呜咽,云层在剑阁上凝聚显得格外寒冷。倘若能遇到忠孝之士,我将凭此回忆起长安的美好。
注释:
- 金碧:形容颜色华丽,金色与碧色,意指美丽的山川。
- 禹山:传说中的禹王所治之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理想的境地。
- 关梁:指关隘和桥梁,这里形容道路的险阻。
- 属婉岁:指相逢的年份美好而动人。
- 征鞍:即骑马出行的鞍具,象征着离别时的行囊。
- 绵川:指绵延的河流或地域,给人以冷清之感。
- 剑阁:古代著名的险要关隘,象征着艰难险阻。
- 忠孝:指忠于国家和孝敬父母,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美德。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繁华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廷玉,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寄托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刘右史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与离别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情感共鸣。
诗歌鉴赏:
《大剑送别刘右史》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佳作。诗人在开篇以“金碧禹山远”起笔,描绘出远处的山川之美,预示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但紧接着“关梁蜀道难”则点出离别的艰难与不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展现了离别时的氛围,冷清与寒冷的意象加深了情感的沉重。最后一句“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更是将情感提升到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的向往,以及对长安美好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考究,远山、艰难的道路、冷清的河川与寒冷的云层,层层递进,形成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人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递出一种对朋友深切的眷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充满了诗意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碧禹山远:描写远处的山川之美,暗示理想与希望。
- 关梁蜀道难:指出重重关隘与艰难的旅程,象征离别的困难。
- 相逢属婉岁:表达相遇的时光美好,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
- 相送动征鞍:送别时的沉重与不舍,体现离别的情感。
- 地咽绵川冷:大地的寒冷与河川的景象,增加离别的清冷气氛。
- 云凝剑阁寒:剑阁的寒冷与凝重,暗示离别的无奈。
- 倘遇忠孝所:表达对忠孝之士的向往,寄托对理想的追求。
- 为道忆长安:回忆长安的美好生活,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碧”与“关梁”,强调对比与对立的情感。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如“地咽”,赋予大地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的无奈,同时寄托了对忠诚与理想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对友情、理想与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禹山:象征理想与崇高。
- 蜀道:象征艰难与挑战。
- 剑阁:表示险要之地,象征困境。
- 长安:代表繁华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什么?
- A. 荣华富贵
- B. 艰难与挑战
- C. 自然美景
-
“金碧禹山远”的意思是:
- A. 禹山非常近
- B. 禹山非常美丽且遥远
- C. 禹山的颜色是金色和绿色
-
诗中提到的“忠孝”指的是什么?
- A. 忠于国家和孝敬父母
- B. 忠诚于朋友
- C. 忠于爱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相较于卢照邻的《大剑送别刘右史》,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但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和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