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思古》

时间: 2025-01-04 11:37:14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

柔姿曼态葬何处,

天红腻白愁荒原。

高洞紫箫吹梦想,小窗残雨湿精魂。

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
柔姿曼态葬何处,天红腻白愁荒原。
高洞紫箫吹梦想,小窗残雨湿精魂。
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

白话文翻译:

杜甫生前的时候,秋花会与他低语,然而杜甫去世后,花却更加繁盛。
那些柔美的身影和曼妙的姿态,终究葬在哪里呢?天边的红色和白色,让我愁苦连绵。
高处的洞里,紫色的箫声在吹奏梦想,小窗外的残雨,让我的精魂都湿透了。
华丽的筵席和金缕衣裳都无消息,一阵征帆已经驶过海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秋:指唐代诗人杜甫,秋天的花象征着他的诗才。
  • 解言:通话、交谈。
  • 柔姿曼态:形容女子的柔美姿态。
  • 高洞紫箫:指高处的洞里传来的箫声,紫色象征高雅。
  • 绮筵金缕:指华丽的宴席和金线织成的衣服。

典故解析:

  •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常以忧国忧民见长。
  • 秋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反映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10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丘,擅长诗歌,风格多变,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见长。

创作背景: 《金陵思古》写于唐代,诗人借古抒怀,呈现对逝去时代的追思与对美好事物的感叹,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金陵思古》是一首深情的怀古之作,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提到“杜秋在时花解言”,即使杜甫已经去世,诗人却依然能感受到他在世时的风采,这种怀念之情令人动容。接着,“柔姿曼态葬何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无奈。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高洞紫箫”和“小窗残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追忆的孤独与无助。最后的“绮筵金缕无消息”则暗示着对生活奢华的追求与最终的空虚,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秋在时花解言:杜甫在世,秋天的花与他对话,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视。
  • 杜秋死后花更繁:杜甫去世后,花却更加繁盛,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对逝去的哀悼。
  • 柔姿曼态葬何处:柔美的姿态葬于何处,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追问。
  • 天红腻白愁荒原:红天与白云的交错,映衬出诗人的愁苦与孤独。
  • 高洞紫箫吹梦想:高处的箫声仿佛在奏响梦想,体现了对理想的追寻。
  • 小窗残雨湿精魂:窗外的雨水打湿了诗人的心灵,增添了忧伤的情感基调。
  • 绮筵金缕无消息:华丽的筵席与金缕衣裳,象征着繁华的背后是无尽的空虚。
  • 一阵征帆过海门:征帆掠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花比作杜甫的诗才,体现出诗人与杜甫之间的情感联系。
  • 拟人:花与杜甫“解言”,赋予了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柔姿曼态”与“天红腻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折射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花: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逝去。
  • 紫箫:象征着高雅与梦想。
  • 残雨:象征着忧伤与孤独。
  • 征帆: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陵思古》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罗隐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高洞紫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对梦想的追寻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历史的思考

  3. 诗中“绮筵金缕无消息”反映了什么? A. 对生活的奢华追求
    B. 对逝去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罗隐在《金陵思古》中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家国情怀。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