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进士卢休》
时间: 2025-01-14 12:0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梦中。
游子马蹄难重到,故人尊酒与谁同。
山横翠后千重绿,蜡想歌时一烬红。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
白话文翻译:
半年的时间在池边恨不得像浮萍一样漂泊,今天回想已是梦中的情景。游子骑马的脚步难以再回到故乡,故人的酒杯又和谁人共饮呢?山后绿意重重,蜡烛想起歌声时火焰一闪红光。从此你我在旅途中再无相见,麦子成熟时梅雨纷飞遍及江东。
注释:
- 萍蓬:指浮萍,水面漂浮的植物,象征漂泊无定的生活。
- 游子:指远行的人,常用以指代离乡在外的游子。
- 尊酒:尊是酒器,这里指酒杯。
- 蜡想:蜡烛的火光,想起歌声时闪烁的样子。
- 麦秋梅雨:麦子收获的季节,梅雨时节,指的是江东的气候特征。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游子”与“故人”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离愁别绪。士人因科举考试而离开故乡,追求功名,常常面临断绝与故乡联系的痛苦。江东作为诗中提及的地方,代表了特定的地域文化和士人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5年-901年),字少甫,号紫微,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绘离愁、乡思及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诗人作为进士,离开故乡参加应试,心中充满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寄进士卢休》是一首表现离愁的诗篇。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前两句以“池口恨萍蓬”开篇,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不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游子艰难重返故里的情景,凸显了离别带来的苦涩。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山色与蜡烛,展现了诗人对故人共饮的渴望与孤独感,最后总结出自己与故人的相见无望,体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年池口恨萍蓬: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与苦恼。
- 今日思量已梦中:回忆往事,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游子马蹄难重到:指出游子难以返回故乡,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 故人尊酒与谁同:质疑独自饮酒的孤独,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情景。
- 山横翠后千重绿: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故乡的美好。
- 蜡想歌时一烬红:烛火与歌声的结合,象征着温馨的回忆。
- 从此客程君不见:表达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
- 麦秋梅雨遍江东:以季节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离愁的绵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漂泊生活比作浮萍,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游子马蹄”和“故人尊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情感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士人特有的情感与文化认同。
意象分析:
- 池水:象征故乡和宁静的生活。
- 马蹄:象征离去与奔波,表现游子的辛苦。
- 酒:代表友情与相聚的欢愉。
- 蜡烛:象征温暖与回忆,烘托孤独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子”是指什么?
- A. 诗人自己
- B. 故人的孩子
- C. 远行的人
- D. 乡里的小孩
-
“半年池口恨萍蓬”中的“萍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水景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上渔者》张志和
诗词对比: 《寄进士卢休》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有相似的主题,均表达了对离别和思乡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家国情怀,而罗隐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