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饶归会稽》
时间: 2025-01-04 11:5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饶归会稽
罗隐 〔唐代〕
金庭路指剡川隈,
珍重良朋自此来。
两鬓不堪悲岁月,
一卮犹得话尘埃。
家通曩分心空在,
世逼横流眼未开。
笑杀山阴雪中客,
等闲乘兴又须回。
白话文翻译:
金庭路通向剡川的边缘,
珍重的朋友从此而来。
两边的鬓发因岁月流逝而变得苍白,
但仍可以借着一杯酒谈论尘世的事。
家中依旧通往往昔的分离之情,
而世事如潮汹涌,眼前的事却未曾看清。
山阴的雪中客人笑得多么痛快,
等闲乘兴而来,却又必须返回。
注释:
- 金庭路:指金庭的道路,金庭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 剡川:剡川是指剡溪,流经今浙江省,风景优美,适合游览。
- 良朋:好朋友,指诗人珍视的朋友。
- 两鬓不堪:指两边的头发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白。
- 一卮:一杯酒,卮是古代一种酒器。
- 尘埃:指世俗的事务,尘世的烦恼。
- 家通曩分:家庭的往日分离之情依然存在。
- 世逼横流:世事如潮水般涌动,形容局势的变化。
- 山阴:指山阴地区,可能指代某个山阴的地点。
- 等闲乘兴:轻松地来,乘兴而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0-883),字梦阮,号景山,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俊逸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罗隐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波,晚年居于浙江,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罗隐晚年,正值他与友人分别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珍惜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歌鉴赏:
《送裴饶归会稽》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时,借景抒情,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开篇两句通过描绘金庭路与剡川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似乎在为友人的归途增添一份诗意。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两鬓不堪悲岁月”自嘲,反映出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苍老,同时也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这里的“一卮犹得话尘埃”更是生动地表现出,即便在岁月的侵蚀下,友人之间的倾谈与交流依然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后四句则转向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家通曩分心空在”揭示了家庭的往日情感依然存在,但“世逼横流眼未开”则表现出社会动荡带来的困扰与压迫,似乎在提醒人们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最后一句“等闲乘兴又须回”更是道出了人生中的无常,尽管一时兴起的欢乐,但最终仍需面对现实的回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岁月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庭路指剡川隈:描绘金庭路通向剡川的美丽景色,为诗开篇设定了一个优雅的环境。
- 珍重良朋自此来:表达对友人的珍惜与重视,友人自远道而来,显得格外重要。
- 两鬓不堪悲岁月:感叹岁月的流逝已让自己的头发变白,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
- 一卮犹得话尘埃:即使如此,仍能借一杯酒畅谈世事,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
- 家通曩分心空在:家庭中的往昔情感依旧存在,心中有着对过去的怀念。
- 世逼横流眼未开:社会动荡与变化,让人感到无奈与困惑,眼前的事物无法看清。
- 笑杀山阴雪中客:在山阴雪中,客人欢笑,展现出友人之间的愉快气氛。
- 等闲乘兴又须回:尽管乘兴而来,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金庭路”与“剡川隈”形成美好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岁月”与“白发”进行比喻,表达时间流逝的无情。
- 拟人:将“尘埃”赋予了人性,增强了对世俗烦恼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庭路: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起点与美好的希望。
- 剡川:代表自然的宁静与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雪中客:象征友人之间的温暖与欢乐,雪中游玩更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庭路”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北京
- C. 四川
答案:A
-
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用哪一句表达?
- A. 两鬓不堪悲岁月
- B. 家通曩分心空在
- C. 笑杀山阴雪中客
答案:A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友情与离别
- B. 富贵与权利
- C. 自然与山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为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祝福与期望。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情感更加豪放,体现了对自由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