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07 23:56: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念奴娇
作者: 王梦应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霜更雨,记青云篱落,东风前此。
帘外客秋人共老,雁与愁飞千里。
水郭烟明,竹陂波小,万叶寒声起。
凭高那更,九嶷吹尽云气。
婉娩空复多情,年年晋梦,花与柴桑是。
谁解意消风日晚,短笛孤舟林水。
江蟹笼新,露萸斟浅,浇得乡关思。
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
白话文翻译:
想要经历霜降与秋雨,回忆起那青云环绕的篱落,就在东风之下。
帘外的客人和秋天的老人一起变老,雁群和忧愁一起飞向千里之外。
水边的烟雾清晰,竹边的波浪微小,万叶的寒声渐渐响起。
站得高处又何妨,九嶷山的风已吹散了云气。
无奈情怀愈发缠绵,每年都做着晋梦,花与柴桑共存。
谁能理解在风晚时分的别样心情,孤舟上短笛的悠然?
江边的蟹笼新鲜,露水轻斟,浇灌着我对故乡的思念。
平坦的土地,天空遥远,秋霁之际留下了一道黄色的痕迹。
注释:
- 欲霜更雨:想经历霜降后的雨水。
- 青云篱落:青云环绕的篱笆。
- 帘外客秋人共老:窗帘外的客人与秋天的老人一起衰老。
- 九嶷:指九嶷山,古代的名山。
- 婉娩:温柔而缠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晋梦:指的是对晋朝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柴桑:柴桑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梦应,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抒情见长,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对故乡和往昔的思念。
诗歌鉴赏:
《念奴娇》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及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对霜降与秋雨的描绘,唤起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接着,诗人写到了窗外的客人与秋天的老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们的共同命运。雁与愁飞千里,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交织。水边的烟雾和竹边的波浪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在情感的抒发上,诗人通过“婉娩空复多情”来表达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状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短笛与孤舟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尤其是在对故乡的思念上,诗人用“江蟹笼新,露萸斟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情感,令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乡愁。最后一句“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则以广阔的视野结束,给人以开放与希望的感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霜更雨”:表达对季节更替的渴望与感慨。
- “记青云篱落,东风前此”:回忆起美好的过去,景象生动。
- “帘外客秋人共老,雁与愁飞千里”:描绘人与自然间的共鸣,忧伤的情绪显现。
- “水郭烟明,竹陂波小”: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凭高那更,九嶷吹尽云气”:高处远眺,感受到更广阔的天地。
- “婉娩空复多情”:情感的复杂与深厚。
- “年年晋梦,花与柴桑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 “谁解意消风日晚,短笛孤舟林水”:孤独的情怀与对生活的思考。
- “江蟹笼新,露萸斟浅”:细腻的乡愁与对故乡的依恋。
- “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宽广的天地,寓意希望与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与愁飞千里”,将愁苦与鸿雁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万叶寒声起”,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意境的表现。
- 对仗:全诗语言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 此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情感基调中透出一丝伤感和希望。
意象分析:
- 青云:象征美好和理想生活。
- 雁:代表离别与思念。
- 江蟹:寓意故乡的自然风貌及人情。
- 短笛:象征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嶷”是指哪座山?
- A. 黄山
- B. 九嶷山
- C. 泰山
-
“帘外客秋人共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无所谓
-
诗的最后一句“平芜天远,一痕黄抹秋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杜甫与王梦应在思乡情感上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杜甫更为直接,而王梦应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缠绵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梦应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