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台城》
时间: 2025-01-08 03:07: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念奴娇 台城
作者: 郑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候,正是经历了一番风雨,显得萧瑟而冷清。
落日余晖中,山下的鸡鸣声和道路交错,想要询问台城的旧迹。
老藤缠绕着蛇,幽静的花朵却贱如血,破败的城墙上零星的烟雾与青碧。
有人在城头放牧,吹响了觱篥的乐声。
当初面临牺牲,饮食仅靠菜果,恪守佛教的戒律。
为何会因饥饿而翻掘老鼠的巢穴,雀卵攀上巢穴而啄食?
再说那荷花,跏趺坐着已然逝去,得到又有什么妨碍失去?
心中虽有酸苦的言语,但英雄的泪水在心底涌动。
注释:
- 念奴娇:一种词牌名,表示一种诗词的形式。
- 台城:指的是古代的台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觱篥: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清脆悦耳。
- 沙门律:指的是佛教的戒律,象征着修行的清净与禁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以其超凡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在诗坛上独树一帜。郑燮的作品常常透视社会现实,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念奴娇 台城》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回忆往昔,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英雄气概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台城》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萧瑟的情绪,表现出诗人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老蔓”、“幽花”等,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在描绘秋天的风雨与冷清时,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搭配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令人深思。最后几句更是通过英雄泪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毅,彰显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坚持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之为气:开篇点明季节,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落日鸡鸣山下路:描绘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孤独。
-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自然景象中流露出历史的隐喻,象征着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凋零。
-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与梦境中的台城形成对比。
- 当初面代牺牲:点出历史的沉重,强调了牺牲与生存的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老蔓藏蛇”比喻历史的秘密与阴暗。
- 对仗:如“鸡鸣山下路”,形成音韵的和谐,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英雄气概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凋零、失落与时间的流逝。
- 台城:历史的象征,代表过往的荣光与当今的虚无。
- 英雄泪: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二胡
B. 笛子
C. 觱篥
D. 琵琶 -
诗中“老蔓藏蛇”意指: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隐秘
C. 人生的希望
D. 生命的繁衍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念奴娇 台城》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郑燮则更显沉思。前者追求自由,后者则在历史的沉重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郑燮诗词集》
- 《清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