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时间: 2025-01-01 16:0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原隰萧条草木衰,倚风浑类楚人悲。 便成孤愤终何事,且寄遥怀对此时。 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 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
白话文翻译:
原野和低地都显得萧条,草木凋零,风吹过,感觉像是楚人的悲伤。 即使心中充满孤独和愤怒,又能如何,只能将遥远的思念寄托在此刻。 千里的天空阴沉沉的,云雾缭绕,一条河流映着寒冷的影子,雁群飞过,参差不齐。 在这样的地方登高远望,本就不适合旅人,更何况我还敢在高处多作诗。
注释:
- 原隰:原野和低地。
-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
- 浑类:完全类似。
- 楚人悲:楚国人的悲伤,这里指普遍的悲伤情感。
- 孤愤:孤独和愤怒。
- 遥怀:遥远的思念。
- 暝阴:阴沉的天色。
- 杳霭:云雾缭绕的样子。
- 参差:不整齐,这里形容雁群飞行的不规则。
- 羁旅:旅人,指在外漂泊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山城秋日远望时,感慨时事,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呈献给吴龙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在山城(可能是指某个山区的城市)的一个秋天,他远望四周,感受到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心中涌起孤独和愤怒,同时又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山城的萧条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愤怒,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原隰萧条草木衰”一句,以自然景象的衰败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凄凉。“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忧郁氛围。最后两句“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原隰萧条草木衰”,描绘了秋日山城的萧条景象,草木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第二句“倚风浑类楚人悲”,诗人感受到的风,让他联想到了楚国人的悲伤,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凉。
- 第三句“便成孤愤终何事”,诗人感到孤独和愤怒,但又不知道这些情感能带来什么。
- 第四句“且寄遥怀对此时”,诗人将遥远的思念寄托在此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第五句“千里暝阴云杳霭”,描绘了天空的阴沉和云雾的缭绕,增强了诗的忧郁氛围。
- 第六句“一川寒影雁参差”,通过河流和雁群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的忧郁感。
- 第七句“登临自不宜羁旅”,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登高远望,对旅人来说是不适宜的。
- 第八句“更敢凭高剩作诗”,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和勇气。
修辞手法:
- 拟人:“倚风浑类楚人悲”中的“倚风”赋予了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中的“千里”与“一川”,“暝阴”与“寒影”,“云杳霭”与“雁参差”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通过描绘秋日山城的萧条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愤怒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展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意象分析:
- 原隰萧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草木衰:进一步加深了凄凉的氛围。
- 千里暝阴:描绘了天空的阴沉,增强了诗的忧郁氛围。
- 一川寒影:通过河流的描绘,加深了忧郁感。
- 雁参差:雁群飞行的不规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倚风浑类楚人悲”中的“楚人悲”指的是什么? A. 楚国人的悲伤 B. 楚国人的快乐 C. 楚国人的愤怒 D. 楚国人的思念
-
诗中“便成孤愤终何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和愤怒 B. 快乐和满足 C. 平静和安宁 D. 思念和期待
-
诗中“且寄遥怀对此时”中的“遥怀”指的是什么? A. 遥远的思念 B. 遥远的旅行 C. 遥远的风景 D. 遥远的回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是登高望远,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景象,与文同的诗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感,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和愤怒,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文同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