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时间: 2025-01-17 10:04:21

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蹷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蹷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白话文翻译:

身披华服刚倚几,登阶突然受同僚。 哀文铺陈帝王业,谥册讲述仁德功。 群臣急趋其后,号哭震动两宫。 铭旌来到巩洛,万里卷起悲风。

注释:

  • 披衮:指穿着帝王的礼服。
  • 凭几:倚靠在几案上,形容皇帝临终的情景。
  • 跻阶:登上台阶,这里指皇帝的升天。
  • 受同:接受同僚的哀悼。
  • 哀文:哀悼的文辞。
  • 谥册:记载皇帝谥号的册子。
  • 竭蹷:急速奔跑的样子。
  • 趋群后:群臣跟随其后。
  • 号咷:大声哭泣。
  • 两宫:指皇帝的宫殿和太后的宫殿。
  • 铭旌:丧葬时用的旗帜,上面写有死者的名号。
  • 巩洛:指洛阳,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宋仁宗赵祯而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其仁德政治的赞颂。

创作背景: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仁政,被后世称为“仁宗”。文同的这首诗是在仁宗去世后所作,旨在表达对仁宗的敬仰和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仁宗皇帝临终的场景,展现了皇帝的尊严和群臣的哀痛。诗中“披衮才凭几”一句,既描绘了皇帝临终的庄严形象,又暗示了皇帝的突然离世。“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则赞颂了仁宗的政治成就和仁德,体现了作者对仁宗的敬仰。后两句“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仁宗逝世的深切哀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衮才凭几”:描绘皇帝临终的庄严形象,披衮表示皇帝的尊贵,凭几则暗示了皇帝的临终状态。
  2. “跻阶忽受同”:跻阶象征皇帝的升天,忽受同表示皇帝的离世突然,群臣的哀悼随之而来。
  3. “哀文铺帝业”:哀文铺陈皇帝的功业,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哀悼。
  4. “谥册讲仁功”:谥册记载皇帝的谥号,讲仁功则是对皇帝仁德政治的赞颂。
  5. “竭蹷趋群后”:群臣急速跟随其后,表达了群臣对皇帝的忠诚和哀痛。
  6. “号咷动两宫”:号哭震动两宫,形容哀悼的声势浩大。
  7. “铭旌来巩洛”:铭旌来到洛阳,象征皇帝的灵柩到达陵墓。
  8. “万里卷悲风”:万里卷起悲风,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逝世的深切哀痛。

修辞手法:

  • 比喻:“万里卷悲风”通过比喻悲风卷起,形象地表达了哀痛之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和对其仁德政治的赞颂。通过描绘皇帝临终的场景和群臣的哀痛,表达了作者对仁宗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披衮:象征皇帝的尊贵和庄严。
  • 凭几:暗示皇帝的临终状态,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 铭旌:象征皇帝的灵柩和丧葬仪式,增强了哀悼的气氛。
  • 悲风: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披衮才凭几”一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皇帝的日常活动 B. 皇帝的临终状态 C. 皇帝的登基仪式 D. 皇帝的出行场景

  2. “哀文铺帝业”一句中的“哀文”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遗诏 B. 群臣的哀悼文辞 C. 皇帝的谥号 D. 皇帝的功业

  3. 诗中“铭旌来巩洛”一句中的“铭旌”是什么意思? A. 皇帝的旗帜 B. 丧葬时用的旗帜 C. 皇帝的谥号 D. 皇帝的陵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情感深沉。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文同的这首挽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表达哀思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这首挽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文同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