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十日雨 赵蕃 〔宋代〕
喜雪仍喜雨,相须旬日期。 天民终自恤,岁事可前知。 起我泛舟役,思渠荷笠诗。 嗔人问米价,王掾果真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既喜欢雪也喜欢雨,它们相互交替,持续了十天。 上天终究是怜悯百姓的,今年的农事可以提前预知。 这让我想起了泛舟的劳作,以及那些戴着斗笠的诗句。 有人生气地问米价,王掾果然是个真正的痴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喜雪仍喜雨:表示诗人对雪和雨都有好感。
- 相须旬日期:指雪和雨交替出现,持续了十天。
- 天民终自恤:天意终究是怜悯百姓的。
- 岁事可前知:农事可以提前预知。
- 起我泛舟役:想起泛舟的劳作。
- 思渠荷笠诗:想到那些戴着斗笠的诗句。
- 嗔人问米价:有人生气地问米价。
- 王掾果真痴:王掾(人名)果然是个真正的痴人。
典故解析:
- 王掾: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但在诗中用作比喻,表示对米价关心过度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一个雨雪交替的二月十日,诗人观察自然变化,思考农事和民生问题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喜悦和对农事的关心。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诗人通过观察雨雪交替,预见农事的发展,表达了对天意的信任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喜悦和对农事的关心。首两句“喜雪仍喜雨,相须旬日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雨雪交替的喜爱,这种喜爱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农事丰收的期待。接下来的“天民终自恤,岁事可前知”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天意的信任和对民生的关怀。最后两句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即有人生气地问米价,王掾被形容为“果真痴”,巧妙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这种过度关心米价行为的讽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喜雪仍喜雨,相须旬日期”:诗人表达了对雨雪交替的喜爱,这种喜爱是基于对农事丰收的期待。
- “天民终自恤,岁事可前知”:诗人相信天意终究是怜悯百姓的,农事可以提前预知,这体现了诗人对天意的信任。
- “起我泛舟役,思渠荷笠诗”:诗人想起泛舟的劳作,以及那些戴着斗笠的诗句,这可能是对过去农耕生活的回忆。
- “嗔人问米价,王掾果真痴”: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诗人讽刺了那些过度关心米价的人,认为他们过于痴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喜雪仍喜雨”和“天民终自恤”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王掾果真痴”中的“痴”字,比喻那些过度关心米价的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喜悦和对农事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通过对雨雪交替的喜爱,表达了对农事丰收的期待;通过对天意的信任,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通过讽刺过度关心米价的人,反映了社会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雨:自然现象,象征着农事的希望和丰收的预兆。
- 泛舟役:农耕生活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 荷笠诗:戴着斗笠的诗句,可能是对农耕生活的诗意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郁 B. 喜悦 C. 愤怒 D. 悲伤
- “王掾果真痴”中的“痴”字是什么意思? A. 聪明 B. 愚蠢 C. 痴迷 D. 好奇
- 诗中的“相须旬日期”指的是什么? A. 雪和雨交替出现,持续了十天 B. 雪和雨同时出现 C. 雪和雨分别出现 D. 雪和雨都不出现
答案:
- B. 喜悦
- C. 痴迷
- A. 雪和雨交替出现,持续了十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爱和对农事的关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二月十日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爱,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