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武陵春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绣幕偎烟花梦懒,微雨又莺残。
青镜堆愁避却难。心上影轻鸾。
道是无情还有意,閒里讯春寒。
盼断湘波雁未还。天外九疑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绣花的帷幕下懒洋洋地做着春天的梦,细雨中又听到黄莺的悲鸣。镜子中映出满脸愁苦,想要躲避却又难以做到。心中对轻盈的鸾鸟的影像感到惆怅。虽然说是无情,心中却仍有情意,闲暇时又在思索春天的寒意。盼望着湘江上的雁群早日归来,远处的九疑山犹如在天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幕:绣着花纹的帷幕。
- 偎:依偎,靠近。
- 烟花:这里指的是春天的花朵。
- 青镜:青色的镜子,象征着年轻和美丽。
- 影轻鸾:心中浮现的轻盈的鸾鸟影像。
- 无情:指的是内心的冷漠。
- 湘波:湘江的水波。
- 九疑山:指的是位于湖南的九疑山,象征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九疑山:古代文人常以此山为隐居、山水游览之所,象征着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字仲湘,号云峰,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春天的意象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武陵春》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感伤的词。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绣幕偎烟花梦懒”,不仅描绘了一个温柔的春日场景,还暗示了诗人因春日而生的懒散与不安。微雨中的黄莺发出凄婉的鸣叫,令人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徘徊,似乎在无情地唤醒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
“青镜堆愁避却难”,这句将诗人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青镜象征着美好与青春,但此时却成了愁苦的载体,仿佛在提醒诗人,尽管外表美丽,内心依旧难以逃避烦忧。“心上影轻鸾”,轻盈的鸾鸟象征美好与自由,诗人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接下来的“道是无情还有意”,则是对无情与有情的辩证思考,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对情感的复杂理解。在春寒的闲暇时光,诗人仍旧思念着过去的美好与期待着未来的归来。“盼断湘波雁未还”,表达了对离去的渴望与无尽的等待,最后以“天外九疑山”作结,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幕偎烟花梦懒:在绣花帷幕下,依偎着春天的花朵,心中懒洋洋地做梦。
- 微雨又莺残:细雨中,黄莺的鸣叫显得格外凄凉。
- 青镜堆愁避却难:面对镜子中自己的愁苦,想要躲避却难以做到。
- 心上影轻鸾:心中总是浮现出那轻盈的鸾鸟影像,令人感到惆怅。
- 道是无情还有意:即使说自己无情,内心却仍有情感存在。
- 閒里讯春寒:在闲暇之余,思考春天的寒意,感受到一丝凉意。
- 盼断湘波雁未还:期盼湘江的雁群能够尽快归来,却不见它们的踪影。
- 天外九疑山:遥远的九疑山在天际,象征着心中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镜”比作青春与美好,反映内心的愁苦。
- 拟人:黄莺的鸣叫被赋予人类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境上均有对仗的效果,如“道是无情还有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愁苦,探讨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幕:温柔与美好,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微雨:细腻而柔和,暗示春天的变化与情感的细腻。
- 青镜:美丽的外表与内心的愁苦之间的对比。
- 鸾鸟:象征自由与理想,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湘波: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迁徙,表达对失去的渴望。
- 九疑山:理想、遥远与追求,象征着人心中永恒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绣幕”指的是什么? A. 帷幕
B. 墙壁
C. 地面 -
“道是无情还有意”的意思是什么? A. 无情与有情的辩证
B. 完全无情
C. 只有情感 -
“青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美好与青春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往事的怀念,但李清照的笔调更显柔情与细腻,而郭则沄则在愁苦中夹杂着对理想的追求。
-
苏轼《水调歌头》:两者均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哲理探讨,而郭则沄则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郭则沄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