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与监务宋皋饮罢踏月观灯用坡老儋州上元》
时间: 2025-01-17 09:5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与监务宋皋饮罢踏月观灯用坡老儋州上元
作者: 胡铨 〔宋代〕
赏心乐事巧相违,清坐持枚学数扉。
雁足不来空燕雀,鴒原何在叹蠨蝛。
开怀对酒祛愁破,缓步看灯踏月归。
万里投荒真细事,频年不得戏莱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元宵节夜晚与友人饮酒赏灯的情景,尽管心中有些愁苦,却仍旧努力寻求快乐和慰藉。诗中提到的燕雀、雁足等意象,反映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与失落;而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 赏心乐事:愉快的事情。
- 巧相违:事情的发生与心情相违背。
- 清坐持枚:清静地坐着,手持一枚,可能是指酒杯。
- 学数扉:可能是指数着门扉,或是思考事情。
- 雁足:指大雁的足迹,比喻远行或思念。
- 鴒原:指的是一种鸟,可能象征着孤独。
- 蠨蝛:一种小虫,表达了对生活琐碎的感叹。
- 戏莱衣:指的是穿着戏服,可能暗指轻松愉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细节,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正是欣赏灯火与团圆的时刻。作者与友人相聚,饮酒赏灯,虽有愁苦,但仍努力寻求快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胡铨的《元夕与监务宋皋饮罢踏月观灯用坡老儋州上元》展现了元宵节的欢愉与作者内心的愁苦之间的矛盾。诗的开头便道出“赏心乐事巧相违”,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作者却感受到心情的沉重。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在“雁足不来空燕雀,鴒原何在叹蠨蝛”中,雁象征着远方的归属与希望,而燕雀则是身边的琐碎,反映出作者心中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开怀对酒祛愁破”则显示出作者试图通过饮酒来驱散愁苦,在灯下缓步归家的情景中,又增添了几分悠然与惆怅。
最后两句“万里投荒真细事,频年不得戏莱衣”则将主题引向生活的艰辛,表达出对日常琐事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欢乐与愁苦之间的挣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赏心乐事巧相违:在欢愉的时刻,心情却与之相悖。
- 清坐持枚学数扉:安静地坐着,手中拿着酒杯,思考着事情。
- 雁足不来空燕雀:大雁的踪迹未见,身边只有小鸟,象征孤独。
- 鴒原何在叹蠨蝛:对鸟儿的叹息,表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 开怀对酒祛愁破:借酒消愁,希望能驱散烦恼。
- 缓步看灯踏月归:悠闲地欣赏灯火,轻松地走回家。
- 万里投荒真细事:生活的艰辛与琐碎,令人感叹。
- 频年不得戏莱衣:长年累月未能享受轻松的生活,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足”、“燕雀”等意象,比喻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对鸟类的叹息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在欢乐的节日中,个体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美好的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灯火:象征节日的欢乐与人际的温暖。
- 酒:代表着消愁与放松,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快乐的方式。
- 鸟:象征自由与孤独,蕴含对往日生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足”象征什么? A. 远方的归属
B. 日常的琐事
C. 欢乐的节日 -
“赏心乐事巧相违”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A. 心情愉快
B. 心情沉重
C. 无所谓 -
诗中“开怀对酒祛愁破”是希望通过什么来消愁?
A. 音乐
B. 酒
C. 书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同样描绘元宵节的氛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怀古情怀,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胡铨与辛弃疾:两位诗人都描写了元宵节的景象,但胡铨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愁苦,而辛弃疾则更强调节日的欢乐与热闹,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胡铨生平及其诗作研究》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夕与监务宋皋饮罢踏月观灯用坡老儋州上元》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