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湖上留别陈宰》

时间: 2024-09-19 21:21:34

归去春山逗晚晴,萦回树石罅中行。

明时不是无知己,自忆湖边钓与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
作者: 方干 〔唐代〕

归去春山逗晚晴,
萦回树石罅中行。
明时不是无知己,
自忆湖边钓与耕。

白话文翻译:

我将要回去,春天的山上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我在树木和岩石间蜿蜒而行。
当年明君在世时并不是没有知己,
我只是在回忆湖边钓鱼和耕作的时光。

注释:

  • 归去:返回、回去。
  • 春山:春天的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停留、驻足。
  • 萦回:环绕、回旋。
  • 树石罅中:树与石头之间的缝隙。
  • 明时:明君在位的时代。
  • 无知己:没有知己之人。
  • 自忆:自己回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时”可以理解为历史上明君在位的时期,通常指唐代的开元盛世,诗人借此表达对那个时代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同时,钓鱼和耕作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生活,反映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834-903),字良佐,号一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在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上,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即将离开湖边的时刻,表达了对故地的留恋与对友人的思念。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晚期,政治动荡,诗人借此诗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己的追忆。

诗歌鉴赏: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即将离去之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归去春山逗晚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黄昏图景,春山的清新与晚晴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萦回树石罅中行”,表现了自己在自然间游历的惬意和自在,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对话。

转折处“明时不是无知己”,诗人追忆往昔,虽然在明君时代并不缺乏知己,但如今的孤独感却愈加明显。这句话不仅反映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显露出时光流逝后的无奈与伤感。“自忆湖边钓与耕”,诗人通过回忆湖边的钓鱼和耕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快乐的珍惜。这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正是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归去春山逗晚晴:诗人准备回家,春天的山在晚霞中显得格外迷人。
    2. 萦回树石罅中行:在树木和岩石间蜿蜒而行,表现了诗人行走的悠闲。
    3. 明时不是无知己:即使在过去的美好时代,也并非没有知己。
    4. 自忆湖边钓与耕:诗人回忆起湖边钓鱼和耕作的快乐时光,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钓与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比喻:春山与晚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宜人的氛围。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唐代士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晚晴:代表宁静与美好,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 湖边钓与耕:象征着田园乐趣和宁静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时”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盛世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人回忆的活动是什么? A. 读书
    B. 钓鱼与耕作
    C. 游玩
    D. 旅行

  3. 诗中的主旨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向往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方干的诗更加注重人际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和谐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