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时间: 2025-01-19 18:10:0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作者: 朱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庭槐著老花,佳兴渺澄江。
束书望故国,飞帆响篷窗。
白袍看先登,唾手筑受降。
从风靡强燕,举火烛老庞。
秋天鸿鹄高,惊到中叠双。
闺人侈宵占,玉虫缀灯缸。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的槐树开满了老花,心情愉悦却在浩渺的江水上飘荡。
捆着书信向故国远望,轻帆在窗前响起。
白袍的学子们在前方争先恐后,轻轻一挥手就能筑起受降的城墙。
乘着风势,燕子们在上空翱翔,点燃了老庞的灯火。
秋天里鸿鹄高飞,惊动了重叠的双影。
闺房中的女子奢侈地占卜,玉虫装点着灯缸。
注释:
字词注释:
- 庭槐: 庭院中的槐树。
- 著老花: 开满花。
- 佳兴: 美好的兴致。
- 束书: 捆好的书信。
- 飞帆: 快速行驶的船帆。
- 白袍: 形容学子的衣着,象征着读书人。
- 受降: 古代对降敌的接收或城池的建立。
- 从风: 随着风势。
- 鸿鹄: 比喻高飞的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侈宵占: 奢华的夜晚占卜。
- 玉虫: 一种装饰物。
典故解析:
- 白袍先登: 诗中提到的“白袍”可能暗指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反映出当时的科举制度。
- 鸿鹄高飞: 鸿鹄常用作壮志凌云的象征,表达追求理想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朱翌送朋友郑公绩赴金陵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金陵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无数文人学子前来求取功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行”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即将赴试的学子临别的情景,情感真挚而浓厚。开篇以“庭槐著老花”描绘出初秋的氛围,轻松愉悦的气氛与即将远行的诗人形成对比。接着,诗人通过“束书望故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象征着学子心中对未来的憧憬。
“白袍看先登,唾手筑受降”描绘了学子们在考场上争相报到的情景,生动而形象。此句不仅传达出学子们志向高远的豪情,也隐含了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后面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燕子与鸿鹄,表现了向往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闺房女子奢华占卜的景象,似乎暗示着对学子未来命运的祝愿与期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呈现了送别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槐著老花: 描绘庭院槐树开花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佳兴渺澄江: 表达诗人虽有愉悦的兴致,但又在宽广的江水中感到渺小。
- 束书望故国: 学子寄托着对故国的眷恋,表达出一份思乡之情。
- 飞帆响篷窗: 形容船只航行的声音,象征着远行的开始。
- 白袍看先登: 体现学子们竞争的激烈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 唾手筑受降: 喻示有志者能轻易成就理想。
- 从风靡强燕: 描绘燕子在空中翱翔,与理想相伴的情景。
- 举火烛老庞: 亮起灯火,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秋天鸿鹄高: 以鸿鹄比喻志向,展现高远的追求。
- 惊到中叠双: 形容飞翔的鸟影在水中重叠,形成动态的美。
- 闺人侈宵占: 体现女子对未来的占卜,反映出对命运的期待。
- 玉虫缀灯缸: 以玉虫装饰灯缸,象征着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鸿鹄”用来比拟志向高远的人。
- 拟人: “飞帆响篷窗”赋予无生命的帆以人的动作。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白袍看先登,唾手筑受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送别与期望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生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与文人志士的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槐: 象征着家乡的温馨与宁静。
- 白袍: 代表了求学者的身份与志向。
- 鸿鹄: 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玉虫: 代表奢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袍”是指什么?
- A. 农民
- B. 商人
- C. 学子
- D. 官员
-
“秋天鸿鹄高”中“鸿鹄”比喻什么?
- A. 普通人
- B. 志向高远的人
- C. 美丽的鸟
- D. 水中的影子
-
诗中描绘的“闺人侈宵占”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贫困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友情的祝福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送郑公绩赴试金陵》均为送别诗,前者表现游子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