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作者: 向滈 〔宋代〕
清晓渡横江,江上月寒霜白。
寂寞断桥南畔,有一枝春色。
玉肌孤瘦恰如伊,此际转相忆。
且道这些烦恼,看几时休得。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晓光中渡过横江,江面上的月光映照着寒霜,显得格外明亮。
寂寞的断桥南边,有一枝春天的花色。
她的肌肤如玉般孤独而纤瘦,正如我此刻对她的思念。
不如问问这些烦恼,究竟要到何时才能得到解脱。
注释:
- 清晓:清晨的光明。
- 渡横江:横渡长江。
- 月寒霜白:月光照耀下的霜色,形容寒冷清冷的景象。
- 寂寞:孤独、冷清的状态。
- 断桥:指一座破损的桥,暗示孤独与失落。
- 春色: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 玉肌:比喻女子的肌肤如玉般细腻。
- 转相忆:不断地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断桥”可联想到古诗词中常用的孤独意象,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向滈,宋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婉约细腻的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个孤寂的清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与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情感困扰。
诗歌鉴赏:
《好事近》展现了诗人在清晨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描绘的江面、月光、断桥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凄美的画面。开篇的“清晓渡横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孤独的晨景,紧接着的“江上月寒霜白”,则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接下来的“寂寞断桥南畔”,则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内心的孤独。而“有一枝春色”则给这片孤寂的背景带来了一丝生机,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同时也让孤独显得愈加明显。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对“玉肌孤瘦”的思念,透露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的流转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晓渡横江:描绘清晨的景象,渡江的动作传递出一种行进与流动。
- 江上月寒霜白:通过月光与霜的描绘,营造出寒冷、清冷的氛围。
- 寂寞断桥南畔:断桥的意象引发对过往的回忆,体现出孤独感。
- 有一枝春色:春色的出现为冷清的场景带来一丝温暖与生机。
- 玉肌孤瘦恰如伊:通过比喻表达对心中人的思念,渲染情感的深度。
- 此际转相忆:思念的情感在此刻不断回旋,无法摆脱。
- 且道这些烦恼:提出对烦恼的反思,展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忧郁。
- 看几时休得:对烦恼解脱的渴望,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肌肤比作玉,传达出其细腻与美丽。
- 对仗:如“月寒霜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及由此引发的孤独感,突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情感细腻的刻画。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 月:代表思念与孤独。
- 断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断桥”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孤独与失落
- C. 友情的桥梁
-
“玉肌孤瘦”中的“玉肌”用来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情感
- B. 心中人的美丽
- C. 诗的意境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向滈在《好事近》中展现了更为深沉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追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情感细腻的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