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诗两绝句
作者:陈与义 〔宋代〕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用山上的瓢来饮酒,你不要嘲笑我。当我愁苦的时候,这瓢让我沉沉入睡,真是有奇妙的效果。等我醒来,推开窗户去寻找诗句,看到高大的树木在明月下显得格外峥嵘。
注释:
- 山瓢:指山中采集的瓢,通常用来装水或饮酒,象征一种自然的、随意的生活方式。
- 莫笑侬:不要嘲笑我,表现出一种自嘲和对别人的看法的无所谓。
- 愁时引睡:在忧愁的时候,借助饮酒而入睡。
- 乔木峥嵘:高大的树木在月光下显得非常壮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明月”常常代表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和清净的心境,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石屏,南宋时期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往往面临生计和理想的矛盾,诗人在此种情境中寻找灵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寻诗两绝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的开头以“爱把山瓢”引入,透露出一种自然恬淡的生活态度。诗人借助自然的元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浑然天成,带有一种生活的哲学。
在诗中,诗人提到“愁时引睡有奇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他在忧愁时通过饮酒入睡的状态,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他对于痛苦的回应方式。他选择借助自然的安慰来暂时逃避现实中的烦恼,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显示了他对生活的豁达。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则展现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后的清醒与觉悟,推开窗户,面对明月和高大的树木,他重新寻求诗歌的灵感。这种从内心的沉浸到外部世界的呼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执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诗歌创作的热情,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爱把山瓢莫笑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山瓢象征着质朴的生活方式。
- “愁时引睡有奇功”:暗示通过饮酒入睡来应对忧愁,展现了诗人对痛苦的逃避方法。
- “醒来推户寻诗去”:描绘了从睡梦中苏醒的状态,回归现实,寻找创作灵感。
- “乔木峥嵘明月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诗的灵感来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瓢”作为生活态度的象征。
- 拟人:树木在月光下显得“峥嵘”,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首尾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诗歌的热爱,以及一种超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 山瓢:象征自然、随性与简单的生活态度。
- 愁:代表人生态度中的烦恼与困扰。
- 明月:象征理想、清净与灵感。
- 乔木:象征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使用“山瓢”来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奢华
B. 质朴的生活态度
C. 忧愁的象征
D. 诗歌的灵感 -
填空题:诗中提到“醒来推户寻诗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追求。
-
判断题:诗中的“明月”象征着诗人的痛苦经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诗歌创作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但陈与义更侧重于自然与诗歌的结合,而李白则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