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时间: 2025-01-06 05:29:20

里俗崇祠想报功,袍鞾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纵有丰碑亦是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作者: 张镃 〔宋代〕

里俗崇祠想报功,
袍鞾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
纵有丰碑亦是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乡里对祠堂的崇尚,似乎希望能通过祠堂来报答功德。袍子和鞾子包裹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可惜的是,事情刚开始时却没有人认得他,哪怕有丰碑立在那里,也不过是空洞无物。

注释

字词注释:

  1. 里俗:乡里的风俗。
  2. 崇祠:崇拜祠堂。
  3. 袍鞾:袍子和鞾子,古代的衣服和腰带。
  4. 雪髯翁:白发白须的老人。
  5. 休嗟:不必叹息。
  6. 丰碑:丰功伟绩的碑刻。
  7. :空虚,没有实际意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丰碑”常用于指代为某种功德而立的纪念碑,象征被人们铭记的伟业。然而,诗中提到的情况却是这样的丰碑无人问津,反映了人们对功德的遗忘和对历史的漠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孟坚,号玉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有关。诗中对祠堂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功德的追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遗忘历史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乡村风俗和历史遗忘的思考。开篇“里俗崇祠想报功”指出乡村对祠堂的崇拜,是对历史功绩的向往和尊重。接着描绘了“袍鞾包裹雪髯翁”,这个形象不仅是对老人的敬重,也象征着历史的深沉与沧桑。然而,接下来的“休嗟事始无人识”,则透出了一种无奈和悲凉,尽管老人的功绩显赫,仍然无人知晓,最终形成了一种对历史的遗忘与冷落。最后一句“纵有丰碑亦是空”,更是将这种感觉推向了极致,丰碑如同空壳,缺乏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人们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漠视,以及对传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里俗崇祠想报功:乡村的风俗是崇拜祠堂,希望借此来报答功劳。
  2. 袍鞾包裹雪髯翁:袍子和腰带包裹着白发老者,象征着历史的尊重。
  3. 休嗟事始无人识:不必叹息,事情刚开始时无人识得这位老人。
  4. 纵有丰碑亦是空:即使有丰碑立在这里,也不过是空洞无物。

修辞手法:

  • 对比:崇拜的祠堂与无人识的老者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丰碑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但在此却是空灵的。
  • 反讽:诗中对丰碑的描述,反映出对历史遗忘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遗忘的警惕,表达了对伟大功绩的尊重与对人们无情遗忘的哀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祠堂:历史的象征,承载着乡村的记忆。
  2. 雪髯翁:象征着古老的智慧与经历。
  3. 丰碑:代表着功绩与历史的记载,但在诗中却显得无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什么?
    A. 历史的遗忘
    B. 乡村的崇拜
    C. 伟大的功绩
    D. 无人识得

  2. 填空题:在这首诗中,老人的形象象征着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遗忘的批判。 (对/错)

答案:

  1. C
  2. 历史的智慧与沧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乡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张镃更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生存困境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中国古代文化》